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青芝山·一石一勝山一洞百
連江縣的青芝山,巖奇洞勝,風(fēng)景絕佳,幾與福州鼓山齊名。山上怪石林立,造形奇詭,肖人肖物,栩栩如生,人稱“一石一勝”。又因巖洞眾多,“山一洞百”,青芝山又名“百洞山”。
傳說青芝山因古時遍山生長仙草而得名。那時,山下一戶農(nóng)家里有個十五歲的姑娘,叫靈芝,心地善良,熱心為人,深受鄉(xiāng)人稱贊。一年,瘟疫流行,山頂上一個百歲老人告訴她,到深山去求白胡須仙翁仙藥,可以解救鄉(xiāng)親。靈芝翻過七十二座高山,跨過七十二條河,歷盡艱辛,終于找到了仙翁。仙翁非常贊賞她的行為,送給她一株仙草,讓她速回去種在百洞山上。靈芝依言趕回來種上仙草,果然第二天仙草就長得滿山遍野,得瘟疫的人,只食一株,就病魔脫體,使許多鄉(xiāng)親得救了。以后,為紀(jì)念靈芝姑娘,就把這種仙草叫“靈芝草”,百洞山因滿山有青翠的靈芝草,就叫作青芝山。
青芝山有一百零八景,較著名的有五峰、十洞、十六巖、三十五石和一湖三泉三室,而以三巖——猴抱桃、八仙巖、三友巖為最,三洞——九曲聯(lián)珠洞、蝙蝠洞、五曲洞為奇,三石——蛤蟆上山、杜鵑泣月、三玉蟾為勝,三泉——琴泉、翠壑、澤泉為宜。其山麓第一亭柱聯(lián)云:“初地引人徐入勝;好山一望已開懷”。
青芝寺在蓮花峰山腰,有青芝大殿及梅花樓、松風(fēng)閣、嘯余廬、藏骨塔、半山亭等十余處亭臺樓閣,規(guī)模可觀,各具特色。寺建在五曲洞后面,以洞為門,從寺門到寺前,要穿過山洞,隨洞而曲轉(zhuǎn),沿途可觀賞“阿虅”、“受人巖”、“翠簾洞”、“星辰巖”諸景。觀仙洞中,有八仙巖,從洞隙中窺看,八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巖壁上有明代宰相葉向高的《登八仙巖》詩。傳說未建青芝寺時,五曲洞就是一個禪洞,有老僧在此行醫(yī),他進(jìn)山采藥歷盡艱辛,在洞前有人勸其止步,旁有牧童說:“有志者,事不難。”僧乃進(jìn),行數(shù)步即見兩松鼠相逐,松樹上落下一物,青褐色,近看乃靈芝草,僧以此為藥行醫(yī),無不妙手回春,遠(yuǎn)近聞名。鄉(xiāng)人感其德,即捐資造寺,名青芝寺。
據(jù)地方志記載,青芝山勝境是明末工部右侍郎董應(yīng)舉所開拓。董應(yīng)舉是連江人,萬歷年間因觸忤權(quán)奸魏忠賢,被解職歸鄉(xiāng),游青芝山,感其山川秀麗,就出巨資開拓名勝。在虎洞與青芝寺之間,路中橫擋一石,行人須匍匐而過,董在其上題“折腰”二字。一次,魏忠賢派一要員來勸董重出,董特邀其游虎洞,至“折腰石”前,該官員因身粗體胖,冠冕堂皇,只得俯身彎腰從石下爬過,董則攀崖側(cè)身而行,并回指“折腰”二字,說:“我是不會折腰的!”
董應(yīng)舉辟山之功在青芝寺楹聯(lián)上亦有反映,有一聯(lián)說:“紫竹白衣,丈室皈依觀自在;千巖萬壑,名山開辟董尚書。”當(dāng)?shù)貍髡f董應(yīng)舉曾與葉向高,林有我共讀山中。一天傍晚,三人同游蝙蝠洞。洞中蝙蝠成群,黃昏出洞,天為之黑。三人進(jìn)洞后,覺陰森逼人,乃轉(zhuǎn)身出洞,洞內(nèi)忽有聲云:“三人兩宰相”,正詫愕間,董應(yīng)舉回首一看,洞里又說:“回頭一侍郎”。后來,葉向高和林有我果然同授宰相,董應(yīng)舉只官至工部侍郎。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洞庭湖之旅·魯肅墓·一大老實(shí)人的歸宿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陜北之旅·清涼山·萬佛洞清涼讀書堂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