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總論·秦始皇兵馬俑坑
位于陜西臨潼縣以東5公里處。1974年春經考古勘查,發現了3處俑坑。1號坑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面積達14620平方米,整體框架采取土木結構,分長廊和8條過洞,陶質武士俑和車馬俑分別列成縱隊和方陣,兵馬俑約有6000多件,在已挖掘的96平方米的范圍內,出土武士俑500多件,戰車4乘,馬24匹,俑高約1.8米,馬高1.5米,俑配有青銅劍、彎刀、銅矛、銅殳、箭鏃等實戰武器,出土時這些均保存完好。2號坑面積約6000平方米,呈彎曲狀,坑內有由騎兵、戰車、步卒、射手組成的曲形陣,兵馬俑共1000多件,也配有實戰武器。3號坑面積為500平方米,平面呈凹形,內有戰車1乘,衛士俑68件,似為軍隊中統帥機構,也有大批武器。3個俑坑的陶俑皆仿真人,每人面部表情不同,從他們的服飾及所在位置上,我們可以分辨出將軍、軍吏、射士、騎士、伍卒等不同人物。這些兵馬俑形象地再現了秦始皇當年威震宇內,統一中國的雄師風貌。此外,出土的武器也為精致的青銅器,至今仍寒光閃閃,鋒利如新,另外在陵旁還發現了2組銅馬車和銅俑,每輛車都配有4匹馬,車馬雕縷精美,鎏金錯銀,金碧輝煌。秦始皇兵馬俑坑的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重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禹王臺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秦漢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