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遭嫉被刺
扁鵲,姓秦,名越人。生活于春秋末和戰國初,齊勃海鄚(Mao冒,今河北任丘)人。他刻苦學習,勤奮鉆研,學會醫治疑難雜癥。他診斷精確,就像傳說中黃帝時的名醫扁鵲那樣,所以人們就直接稱頌他為“扁鵲”了。
扁鵲到虢(Auo國)國(今河南陜縣東南),虢群的太子暴病死亡,正辦喪事,扁鵲向近侍詳細詢問發病經過、死亡時間長短和死后尸體癥狀,判斷是“假死”,并認為如能聽到耳鳴、鼻孔有微弱氣息、大腿根部還有點溫熱,像死不是死,這是“假死”(即今休克)。扁鵲叫弟子用針和砭(bian邊)石(古代治病用的石針),在太子的頭、胸、手、足等幾個穴位扎針,過了一會,太子蘇醒了;又在兩肋下施用熱敷,太子能坐起來了;然后再服湯藥,經過二十多天的治療,太子恢復健康,人們都說扁鵲能“起死回生”。
扁鵲到齊國(治所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見齊君桓公午臉色不好,就當說:您有病在皮膚,要醫治。桓公午說:我沒病。扁鵲走后,桓公午饑笑說:醫生想賺錢,人沒病他也要治。過了五天,扁鵲又見桓公午說:您病入血脈,不治就會加重。桓公午不高興。又過了五天,扁鵲見桓公午,說:您病入腸胃,再不治就危險了。桓公午不回答,扁鵲退出。再過五天,扁鵲看見桓公午,不說話就退了。桓公午派人去追問他,扁鵲說:病在皮膚,熱焐一下就能好;病入血脈,可用針炙治療;病入腸胃,用藥酒可以取得功效。現在病已入骨髓,沒法治了。又過五天,桓公午病倒了,趕緊派人去請扁鵲,找不到他,桓公午躺了幾天就死了。
扁鵲過邯鄲(今屬河北),就治“帶下醫”的婦科病。過洛陽(今屬河南),就為老人治眼病、耳病。到咸陽(今屬陜西),就治小兒科病。隨地方情況,有什么癥狀就治什么病。
扁鵲能以科學的方法為人治病,能用人體解剖學的原理來說明脈理和病理,使醫學擺脫鬼神迷信的影響。他主張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他還強調病有“六不治”:其中有驕恣不講理的不治;輕身重財的不治;信巫不信醫的不治等等。我國傳統的診斷方法: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詢病情)、切(摸脈搏),就是從扁鵲開始應用的,此法至今仍為中醫重視和使用,并推他是中醫脈學的創始者。
扁鵲神醫名傳各地,秦國太醫令李醢(Xi 希)心知自己醫術平庸,遠不如扁鵲,恐怕扁鵲聲望影響自己地位,就派人刺殺了扁鵲。
扁鵲醫術神妙,治病起死回生,可是卻遭到同行的嫉妒而被殺,君子豈可不防小人。
上一篇:戊戌維新教育改革的失敗
下一篇:才如江海命如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