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如江海命如絲
中國的詩僧,自魏晉以來代有其人。在本世紀初,又出現了這樣一位詩僧,他先以一個愛國斗士的奸昂姿態積極入世,后來卻遁入空門,佯狂玩世。他才如江海,卻薄命如櫻花。他,就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花——“南杜”詩人蘇曼殊。
蘇曼殊,原籍為廣東省香山縣,1884年生于日本橫濱的一個旅日富商家。由于他并非嫡出,又是混血兒(其母為日本人),這種“不光彩”的出身,使他在當時的社會中備受歧視。后來,蘇曼殊家道中衰,迫使他從13歲起便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成年以后的蘇曼殊,境況愈加惡劣,生活貧困無著,只得以一個“行僧”的身份四處流浪。不幸的身世,坎坷的遭際,使他內心凄苦不堪。狷介疏狂、不合流俗的孤傲個性又使他難容于此“五濁惡世”。終于在五四運動前夕的1918年,窮愁潦倒而死。
蘇曼殊享年短促,只活了35歲,他的創作生涯也只有十幾年。但是他天資聰慧,又自強不息,因而能在短暫的一生中表現出非凡的才能。他工詩文,善繪畫,尤其擅長寫小說,他還精通英文、法文、梵文、日文等多種外文,成為近代最早的翻譯家之一。他編輯的《漢英三昧集》對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傳播,起到了橋梁和先導的作用。毋庸諱言,從整個文學史來看,蘇曼殊確實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作家,他的作品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是,由于蘇曼殊生活在那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又取得了獨特的成績,因而他在那個時期的文壇上,就象黑暗的夜空中劃過的一顆流星,特別地引人注目,為什么這樣說呢?
我們知道,從辛亥革命失敗到五四運動爆發,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面對革命的失敗,許多進步文人找不到新的出路,陷入了苦悶、彷徨之中,有的甚至墮落,文壇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蕭條局面。蘇曼殊出現在這樣的時代,他不僅沒有沉默,也沒有同當時猖獗一時的反動文學同流合污,而是繼續堅持反封建的方向,寫出了六篇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傾向的短篇小說,給當時暗淡的文壇增添了亮色。令人惋惜的是,蘇曼殊,這位反封建的戰士、文壇奇才,還沒有來得及實現自己矯世易俗的宏偉抱負,正當盛年就過早的去了,這無疑是文學史上的憾事。
蘇曼殊在其《本事詩》中曾哀嘆但丁、拜倫“才如江海命如絲”,這其中實際上也寄寓著對自己命運多舛的感喟。雖然才如江海,奈何其命如絲,縱有千種“孤憤酸情”,又當與何人訴說!
上一篇:扁鵲遭嫉被刺
下一篇:打虎太子反成鼠——蔣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