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功害人反害己
隋朝末年,原隋太原留守李淵借農民起義風起云涌,隋朝統治搖搖欲墜之機起兵反隋,在這一過程中,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無論是運籌帷幄,還是沖敵陷陣,都立下了別人無法比擬的功勞。這自然引起了沒有多少戰功的李淵的長子李建成與四子李元吉的嫉妒。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稱帝后,立建成為太子,以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三兄弟表面上似乎相安無事,實際上建成與元吉對世民的戰功、威望及其文才武略深為憂懼,必欲除之而心安。于是,他們兄弟二人聯合,陰結高祖李淵寵幸之后宮嬪妃和大臣,極力誣陷世民專橫跋扈,欺凌孱弱。同時,李建成又暗中招攬四方驍勇之人及長安城中地痞2000余人,訓練成軍,分屯左、右長林門,號稱“長林兵”,以作為發動兵變的資本。而且,他勾結慶州總管楊文干,令其起兵與他里應外合,不料事泄,建成痛哭欲改前非,李淵在建成私黨的游說下原諒了他。但此事之后,建成、元吉更加緊了除掉世民的步伐。元吉以其私募壯士欲刺殺世民未果,又直言要求李淵將世民殺掉,還赤裸裸地說“但須速殺,何患無辭!”李元吉之所以對除掉李世民這樣積極,并非為太子李建成考慮,他以為,只要除掉李世民,再除掉建成是易如反掌,皇位遲早就歸他了。不久,建成與元吉又設下了另一次圈套:以兄弟之情拉世民夜飲,乘機毒殺他。不料,李世民胸口暴痛,吐血數升,宴未畢即回宮,逃過了大難,這時,李淵對其三子的矛盾早已了然于胸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對世民說:從起兵到定天下,都是你的計謀和功勞,本來想讓你當太子,你堅辭不受,我也只好成全你的美志。建成已為太子多年,實在不忍心廢掉他。你們兄弟間的不和很難解決,同在京城,怕出亂子。我想讓你去洛陽居住,自陜西以東都歸你掌管,并允許你建天子旌旗。可是建成和元吉怕世民回洛陽后,土地甲兵盡有,更難除掉,遂千方百計阻止了李淵的計劃,武德九年(676年),突厥寇邊,建成力舉元吉為帥征討,借機奪世民兵權,剪除世民勢力,擁兵舉事,除掉世民。世民部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見事急,力促世民先發制人,6月4日,李世民遂親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秦叔寶等人設伏于玄武門,建成、元吉行至近前發覺有異,回馬欲逃已晚,建成被世民射殺,元吉負傷欲逃,被尉遲敬德追殺。建成及元吉部下精兵二千余來接應,世民所屬數百騎亦趕來增援,終于將對方擊敗。世民即太子位,8月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李建成身為太子,當以敦厚之心待天下;元吉從名位到戰功都不應積極參予手足相殘之事,李世民雖功績卓著,但初期并無篡奪之心,而是一心一意撲在反隋與實現唐朝統一的大業上,這是可取的。雖然“玄武門之變”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勢的矛盾爆發,但建成、元吉不顧大局,千方百計謀害親兄弟,妒能忌賢,害人害己,留給后世的,只能是遺憾與教訓。
上一篇:奸臣弄權桓公暴尸
下一篇:姑息藩鎮,終致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