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生怕死,見死不救
亞歷山大取得伊蘇斯會戰勝利后,并沒有把進攻方向指向波斯王朝的中心巴比倫,也沒有追趕潰敗而去的大流士三世,而是按既定戰略,沿敘利亞海岸向南深入直奔波斯海軍各重要基地。意在徹底取得制海權。公元前333年冬,亞歷山大開始了他的進軍。沿途腓尼基的比布羅斯、西頓等敞開城門歡迎亞歷山大。亞歷山大軍猶如一股強大的颶風,使波斯南部的絕大部分行省都拱手稱臣。但波斯海軍的重要基地——提爾進卻拒不投降,與亞歷山大苦戰7個多月。提爾城是一個小島,遠離大陸有一英里半之遙,有堅固的城墻,而且提爾城當時駐有強大的海軍,并擁有優良的作戰器械。亞歷山大為了攻城,由于他沒有什么海軍可用,于是便開始修筑一道從大陸通向小島寬約200英尺的長堤。起初,由于近岸地方水淺,提爾人作戰器械攻擊不利,工程進展順利,但當長堤接近提爾城時,水深已達18英尺,這是提爾城的軍民開始充分利用其作戰器械和海軍攻擊亞歷山大的筑堤部隊及其長堤,使亞歷山大修堤進展緩慢,最后迫使亞歷山大再修一條比原來長堤更寬的長堤。后來,當大流士三世在伊蘇斯戰敗消息傳到腓尼基時,有80艘腓尼基船和120艘塞浦路斯戰船歸降了亞歷山大,而且亞歷山大還率軍入山采伐著名雪松修造戰船,從而使亞歷山大有了攻擊提爾城艦隊和城池的艦隊了。但提爾城人發現自己的海軍優勢消失后,并沒有投降,而是封鎖了面對西頓和南向埃及的兩個港口,拒不出戰,而且還將對著堤岸的城墻加高到150英尺。這段城墻全由巨石摻和膠泥筑成,既寬且厚,峻工后,提爾人還將一些大圓石塊推到海里以阻擋亞歷山大戰船前行靠近城墻。亞歷山大被迫派人首先搬開海中的大圓石,以掃清進攻道路,開始攻城。在強大的亞歷山大軍隊的多次攻擊下,提爾城墻有一段被攻塌,亞歷山大見狀命令大軍加強進攻,處于劣勢的提爾人最終被擊敗,提爾城陷落。有約8000提爾人被殺,幸存的3萬提爾人全部淪為奴隸。
提爾城的陷落,從提爾人這方面來看,沒有多少失誤,而主要失誤是來自于大流士三世。大流士在伊蘇斯戰敗后,只顧自己逃命,沒有重新組織對亞歷山大的進攻。而且在提爾城被圍,提爾城頻繁地攻擊亞歷山大的時候,大流士三世卻沒有派兵增援,更忘了派自己優勢的海軍力量去追擊亞歷山大,增援提爾城,相反,卻致信亞歷山大,請求以250萬元贖其被俘家眷,獻其女給亞歷山大為妻,并愿獻幼發拉底河以西之地給亞歷山大。結果,給亞歷山大以充分的準備時間攻擊提爾地,孤城——提爾城最終陷落。提爾城的陷落也就意味著波斯海軍的徹底覆滅,亞歷山大成為東地中海上的唯一主人。倘若在7個月的時間里,在提爾城頑強抵抗期間,大流士能夠在陸上和海上支援提爾城,必然會對亞歷山大形成夾擊之勢,勝負很難定說。但此時的大流士三世卻貪生怕死,見危不救,忙于議和,只落得一敗再敗,不但丟失了提爾城,而且也丟了埃及,因為亞歷山大要占領埃及,必須先攻占提爾城。
上一篇:貪杯葬送了羅諾的前程
下一篇:貪盜成風必滅亡——漢晉唐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