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恥的叛徒張國燾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過夾金山,甩開了數(shù)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在四川懋功地區(qū)與撤出川陜根據(jù)地的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當時,中央紅軍雖經(jīng)長期浴血奮戰(zhàn)損失嚴重,而四方面軍還有八萬之眾。兩支隊伍會師后本可打開新的革命局面,但擔任四方面軍主要領導職務的張國燾此時個人野心膨脹,他反對中央北上建立川陜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方針,堅持南下川康地區(qū)的右傾分裂主義,并企圖纂奪黨中央和紅軍領導權(quán)。
中共中央在6月、8月在兩河口和毛兒蓋地區(qū)先后召開政治局會議,否定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同時,為了加強黨對紅軍的領導和一、四方面軍的團結(jié),決定組織左、右兩路軍,穿過草地迅速北上。左、右兩路軍按照中央指示分別從卓克基、毛兒蓋兩地出發(fā)。8月下旬,當左路軍到達阿坎地區(qū)后,張國燾不顧朱德、劉伯承的堅決反對,擅令部隊停止前進,并要挾右路軍和中央南下,甚至欲危害黨中央。右路軍參謀長葉劍英截獲了張國燾密電后告知中央,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立即率部脫離險境,繼續(xù)北上,并將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合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甘支隊,突破臘子口,翻越六盤山,10月19日抵達陜北吳起鎮(zhèn),與紅15軍團勝利會師。
張國燾則不顧中央的一再批評和命令,擅令左路軍和右路軍中原紅四方面軍官兵南下,并于10月間在卓本碉公然另立中央。黨中央電令張國燾立即取消偽中央,但他拒不執(zhí)行中央命令,繼續(xù)進行反黨活動。由于他的分裂主義,紅四方面軍屢遭敵軍圍攻,部隊損失過半,被迫退到西康東北部甘孜一帶。
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到達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在朱德、任弼時、賀龍、關向應、劉伯承等人的斗爭和紅四方面軍指戰(zhàn)員的要求下,張國燾被迫放棄反黨活動,同意與紅二方面軍共同北上。10月,部隊到達甘肅靜寧、會寧地區(qū),三大主力紅軍終于勝利會師,從而結(jié)束了長征。
1937年4月,黨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和叛黨行為作了系統(tǒng)的批判,張國燾表面上表示認錯,但卻在第二年借掃黃帝陵之機,只身逃出陜甘寧地區(qū),投靠了國民黨。1938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決定將其開除出黨。
從戰(zhàn)勝張國燾分裂主義的斗爭中,我們應吸取教訓:人民軍隊必須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實行“黨指揮槍”的原則,絕不允許槍指揮黨;必須堅決維護黨的團結(jié)和統(tǒng)一,實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反對任人唯親;共產(chǎn)黨員要以革命利益為重,遵守黨的紀律,光明磊落,反對兩面派行為。
上一篇: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下一篇:可恥的鴉片走私貿(mào)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