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西漢賈誼,河南洛陽人。生于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死于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年三十三歲,是歷史上有名的才華橫溢而又短命的政論家和文學家。
賈誼十八歲時,就以文才著名于本郡。河南太守吳公聽說他才華出眾,即召置門下。漢文帝即位,征吳公為廷尉。吳公極力推薦賈誼年少高才,通各家之書。文帝即召賈誼為博士。這時他還是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可謂少年得志。一年之內他又被提升為太中大夫。他得到文帝的信任后,雄心勃勃,想在政治方面來一番改革,使漢王朝更加統一富強。他的政治見解得到了漢文帝的重視。那時,一些重大政策法令的制訂、頒布,都是由賈誼首先提出來的。文帝為了充分發揮他的才能,還準備提拔他“任公卿之位”,但遭到周勃、灌嬰、馮敬等人的反對,說他“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于是文帝又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既被讒謫官,前往長沙。因為心情十分不好,渡過湘水的時候,想起被讒遭貶的屈原,處境正與此相同,即作《吊屈原賦》,借古人的不幸抒發自己的感慨,表達了憤世嫉俗,懷才不遇的情感,人生態度轉向消極逃避。
賈誼居長沙三年。有一天,一只鵬鳥飛到了他的房子里來,停在坐位旁,當時人們認為這是一種不祥之鳥。賈誼既自傷謫居,又認為長沙地處卑濕,生活又不適應,自以為壽命不會太長久了,于是就作了一篇《鵬鳥賦》,以生命的莫測和禍福的虛無輪回來安慰自己。大約在漢文帝七年,賈誼又被召回京師。這時的賈誼已完全喪失了積極入世、有所作為的進取精神,思想消沉,且好談鬼神。文帝在宣室(未央宮前正室)接受“胙肉”(祭祀用過的肉)時召見了賈誼,并向他問起“鬼神之本”。賈誼便講述鬼神的由來,至夜半,文帝聽得入神,竟向前移動坐席傾聽。唐代詩人李商隱對這件事曾不勝感慨,寫了《賈生》一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就在這一年,文帝任賈誼為其愛子梁懷王的太傅。后因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認為自己沒有盡到太傅的責任,悲傷哭泣,一年后就死了。
人才的成長和完成本來是要經過許多失敗的痛苦和打擊的,少年得志者往往經不住這種打擊而從一個極端走向別一個極端。賈誼在遭到一次失敗后就消沉自傷,不能振作起來,甚至一改故志,最后只能在憂傷中葬送自己的才華,默默地了此一生,成了中國人才史上的一個典型的悲劇角色。
上一篇:可憐一曲《長生殿》
下一篇:可恥的叛徒張國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