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諸般不利敗在異國他鄉
從1096年到1270年,西歐的封建領主組織騎士對近東國家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由于遠征參加者的衣服上縫有用紅布制成的十字,因而被稱為十字軍遠征。以陸路為主的大規模十字軍遠征一共進行過八次,幾乎動員了西歐基督教國家的所有力量。在長期的征戰中,雖然十字軍也取得過一城一地的勝利,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沒能把自己的勢力擴展到地中海以東。思格斯在總結這段歷史時曾經指出:“……在十字軍遠征期間,當西方的‘重裝’騎士將戰場移到東方敵人的國土上時,便開始打敗仗,在大多數場合都遭到覆滅。”總結這一軍事失敗的原因與教訓,主要有:
第一,十字軍遠征的出發點是掠奪近東地區的財富和土地,西歐騎士們被動員起來是尋求發財美夢。這對被征服的人民來說,是不能容忍的。因而,十字軍受到了頑強而持久的抵抗,這是導致其失敗的根本性原因。
第二,參加十字軍的各國騎士們,在征服別國的問題上利益相同,但在許多其他問題上,矛盾重重,這就使每一次的遠征都伴隨內亂。后來,教皇居然動員少年兒童組成十字軍,欺騙孩子們送命。這決定它是不可能勝利的。
第三,十字軍的失敗還有自然條件的原因。近東地區多沙漠,氣候干燥、炎熱、缺水,這極不利于西歐騎士的軍事活動。日光把騎士們的鐵甲曬得灼熱,人馬經受不住酷熱而中署倒下,戰斗力受到嚴重的損失。而阿拉伯人常住于此,善于在沙漠環境下與敵人周旋。
第四,從軍事戰術的原因來看,十字軍的連續失利,暴露了騎士軍戰術的弱點。作戰時,騎士們排成橫隊,較少采用縱深戰斗隊形——“楔形隊”。騎士配置在前列,其后是給重裝騎士拿武器的侍從兵。戰斗時,由騎士騎兵發起,一接戰,即成為一伙對一伙和單個對單個的決斗。騎士騎兵和步兵之間缺乏必要的協同動作,步兵的作用得不到重視。同時,戰斗中都是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指揮,因而不能步調一致,共同對敵。戰斗中還有一個弱點,十字軍通常不追擊敵人。因為他們各自為戰,擔心追擊敵人會遠離兵營,那樣,就會反被對方消滅,給敵人以逃跑、喘息、再反攻的機會。此外,十字軍的遠征活動大多缺乏必要的準備。在進行聯合遠征或海上遠征時,十字軍利用大型貨船輸送軍隊和武器。在聯合遠征中,十字軍曾多次試圖組織陸海軍協同作戰,曾經規定了遠征開始時的時間、地點,及在對方境內,部隊與艦船匯合的地點和時間。然而,這些都沒有經過充分準備而落空。
與十字軍的軍事戰術不同。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主要兵種是輕騎兵。這些輕騎兵裝備有弓或弩和馬刀,其戰斗素質和機動能力都優于重裝騎兵。交戰時,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部隊先用箭擊潰十字軍的部隊,然后將其包圍,實施勇猛果敢的攻擊,把他們分割成孤立的部分加以殲滅。
十字軍東征對世界軍事史和世界戰爭史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吸收十字軍東征期間的經驗教訓,東西方的軍事思想和理論有了很大變化,軍事技術條件得到發展,戰爭中的戰略戰術也得有重大改進。
上一篇:十字軍東征的災難
下一篇:十字軍遠征軍敗在胡斯派戰車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