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侵的經濟后果
在整個十一世紀里,西歐封建主的好戰勝表現得特別強烈。由于城市的發展,對農民剝削的加強,封建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起來,封建統治者為緩和國內階級矛盾,便試圖發動掠奪性的對外戰爭,以擺脫在國內存在的困境,于是,爆發了從1096年至1291年,歷時約二百年的十字軍對地中海東岸的侵略戰爭。
十字軍是由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和意大利人所組織的,羅馬天主會是東侵的罪魁禍首,主要參加者是西歐的封建主和大商人。一部分幻想擺脫貧困,到東方獲得自由和土地的破產農民,也參加了十字軍。以羅馬教會為首的西歐侵略者,打著保衛基督圣地耶路撒冷的旗號,涌向東方。羅馬教皇的號召得到大家的影響,立即有許多人把十字符號縫在自己的衣服上,表示他們發誓要去參加東征,十字軍遠征的名稱就是從這里產生的。
由于東方人民的反抗斗爭,十字軍東侵徹底失敗。當時愚昧無知、充滿著宗教迷信的歐洲人,企圖用欺騙來解釋這次失敗遠征的原因,他們認為參加這次遠征的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罪的,因此上帝就不能保佑他們獲得勝利;如果參加遠征的都是心地純潔的人,那末,上帝就一定會保佑他們獲得輝煌的勝利。于是開始有了這樣一種說法:孩子們的心地最為純潔,他們沒有任何罪惡,因此,為了獲得勝利,最好是派孩子們進行遠征。1212年,約有三萬兒童從法國北部到馬賽集中,陰險狡猾的船主口頭答應把他們送到巴勒斯坦,但結果卻把他們運往埃及,賣做奴隸。部分船只被大風吹沒,許多兒童葬身海中。此外,還有兩萬兒童從德國出發到意大利,也大半死于途中。
推動戰爭的教俗封建主也沒有達到他們的目的。耶路撒冷王國和拉丁帝國的建立都只是曇花一現,所占的土地,最后幾乎全部喪失。戰爭既不能轉移農民對封建壓迫的反抗,也就不能鞏固封建主的地位。教廷建立世界教會的企圖完全落空,十字軍的侵略暴行不僅使教會的威信下降,而且更暴露了它的欺騙本質。
十字軍侵略戰爭不但嚴重地破壞東方國家的生產力,給敘利亞、巴勒斯坦和拜占廷各族人民帶來可怕的災難,而且使西歐人民遭受慘重的犧牲,成萬的人死于非命,無數的財物消耗于戰爭。十字軍遠征在西歐人民中留下慘痛的記憶。
上一篇:十余年虛浮的詩壇
下一篇:十字軍東征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