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
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光獻皇后弘吉剌氏孛兒帖為成吉思汗生下了第三個兒子,這個男嬰就是后來承繼了生父遺業的大蒙古帝國第二任可汗——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
一、初露鋒芒 位居汗儲
窩闊臺自幼生長在兵戈相見、戰亂不休的環境里,很小就開始騎馬射箭,在馬背上度過了他的少年時光。他跟隨父親四處征伐,經過血與火的多次洗禮,成長為一位驍勇善戰的虎將。
嘉泰三年(1203),鐵木真率軍同克烈部王罕大戰于合蘭真沙陀之地(今東烏珠穆沁旗北境)。年僅18歲的窩闊臺隨軍征戰,奮力搏殺。當時王罕的軍隊人多勢眾,戰爭進行得相當殘酷。混戰之中,窩闊臺的頸項被敵人用箭射傷,鮮血直流,部將博爾忽為他咂去頸血。窩闊臺帶傷殺敵,最后與博爾術和博爾忽一起殺出一條血路,突出重圍,與鐵木真會合。
嘉泰四年 (1204) 冬,鐵木真消滅乃蠻部之后,北攻篾兒乞部,盡服麥古丹、脫脫里、察渾三姓部眾。鐵木真發現被虜的一位婦女頗有姿色,問明底細,才知道那女子乃是脫脫之子忽都的妻子乃蠻人乃馬真氏脫列哥那。鐵木真叫來窩闊臺,把那婦人送給了他。窩闊臺滿心歡喜地將脫列哥那納為妻室。后來脫列哥那為他生下了定宗貴由。
成吉思汗的長妻孛兒帖共生了四個兒子: 長子術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他們隨從成吉思汗東征西伐,為蒙古帝國的奠基立下了汗馬功勞,猶如帝國的四根臺柱。成吉思汗根據四個兒子的才能和特長,給他們安排了不同的職掌: 術赤管狩獵; 察合臺掌法令; 窩闊臺主朝政; 拖雷統軍隊。身為一代開國之君的成吉思汗在晚年已有意選擇忠厚寬仁、舉事穩健的窩闊臺為繼承人。
在蒙古帝國初具規模之后,深沉有大略的成吉思汗認識到自己需要一位政治家以鞏固和發展他所創立的帝國,完成他的未竟之業,而不光是需要一位攻城略地的軍事家。窩闊臺足智多謀,治國才能較拖雷更全面。從帝國的前途出發,成吉思汗克制了自己對幼子的寵愛之情,量才用人,打破蒙古的舊傳統,擢升窩闊臺為繼承人。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位一代天驕的遠見卓識。
嘉定十二年(1219),成吉思汗準備揮師西征。他與皇后們話別,只命忽蘭夫人從行。也遂皇后含淚說道: “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萬歲后,應由何人承統?您頂柱般的御體一倒,象群雀般的國民由誰來管?亂麻一樣的民眾托誰治理?讓諸子諸弟,眾多的臣民以及我們軟弱愚昧的婦女也知道此事吧!”成吉思汗嘆道: “雖是婦女,也遂的話是對的。不論是誰,弟弟們,兒孫們,還是孛兒出、木華黎,都未曾提出這樣的建議。我此次西征,要翻山渡河,平定眾多的國家,世上沒有長生不老之人,是到了確定后嗣的時候啦”。
成吉思汗當下召見諸子及胞弟,議定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
窩闊臺被確立為繼承人之后,隨同父親踏上了討伐花剌子模國的征程。
蒙古軍隊共分四路: 一路由窩闊臺、察合臺指揮進攻訛答剌; 一路由術赤指揮沿忽章河而下取氈的; 另一路由阿剌黑那顏率領南下取別納客忒 (前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干南,錫爾河北岸)、忽氈(前蘇聯列寧納巴德)等地;成吉思汗和拖雷統主力越過沙漠,直趨不花剌。
窩闊臺、察合臺奉命統兵攻打訛答剌。城內的防御工事極為堅固,糧食儲存充足。攻防戰進行的極為激烈。數月之后,城中糧盡援絕,部分敵軍想乘借夜色突圍出走,結果被全部圍殲。窩闊臺、察合臺督軍猛攻,前仆后繼,終于攻破城堞,魚貫而入。守將亦難出自知有殺害蒙古商隊之仇難以脫免,率殘部拼死抵抗,巷戰不勝,退守內堡,相持一個月后,其部眾食盡力乏,一半餓死,一半戰死。僅剩的兩個兵卒還登屋揭瓦飛擲蒙古軍。窩闊臺、察合臺并馬突入,將亦難出團團圍住。兇悍的亦難出垂死掙扎,終被蒙古兵射倒,擒入囚籠,押送到成吉思汗在撒麻耳干的大營,用銀液灌注口耳,將貪戀財物的亦難出處死。蒙古軍攻下訛答剌后,大肆殺掠,將其城堡夷為平地。
嘉定十三年 (1220) 夏,成吉思汗率軍在撒麻耳干、那里沙不 (前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哈爾希) 附近草原,休養士馬,準備一下步的進攻。俟秋高馬肥后,他就派遣窩闊臺、察合臺率領右翼軍去取花剌子模首都玉龍杰赤 (前蘇聯土庫曼共和國庫尼亞烏爾根奇),命術赤率本部兵從其駐營地南下會合。
窩闊臺、察合臺和術赤各率本部兵馬,先后抵達玉龍杰赤城下。
玉龍杰赤城跨阿母河兩岸,中有橋梁相連,蒙古軍3000人欲奪取橋梁,結果全被守軍殺死,于是城內守軍膽氣更壯,屢屢殺傷攻城的蒙古軍。由于該地區將成為術赤的領地,因此他盡力想避免破壞這個富裕的都市,采取了 “軟攻”的辦法。察合臺再次與術赤發生爭執,兄弟失和,蒙古軍號令不一,連攻數月也未見成效。在阿富汗境內的成吉思汗了解此情后,委派窩闊臺為最高指揮官,由他統一指揮。窩闊臺調解了兄弟的關系,嚴整了軍紀,隨即轉入總攻。蒙古軍終于攻入城中,用石油縱火燒屋,他們每占領一個城區都遭到城民的激烈抵抗,從一條街到另一條街,從一家到另一家。達到了寸土必爭,尺地必奪的激烈程度。婦女兒童都參加了戰斗。激戰持續了九天,最后只剩下三個街區,守者力竭請降。
蒙古軍將居民全部趕出城外,10萬工匠被遣送東方,其余人分配各軍,除年青婦女和兒童擄為奴婢外,盡數屠殺。殺掠之后,又決阿母河堤,放水灌城,藏在城中的人全被淹死,死尸累累,白骨成堆。往昔繁華富庶的花剌子模首都,竟成了一片水鄉澤國。
玉龍杰赤戰后,窩闊臺和察合臺各率所部與已攻取塔里寒諸寨的的成吉思汗會合,一起進軍哥疾寧。花剌子模沙(國王)札蘭丁慌忙棄城撤退到申河(印度河),準備渡河進入印度。蒙古軍沒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領了哥疾寧,隨即尾追到申河岸邊,札蘭丁因渡船缺乏,還沒來得及渡河。成吉思汗率窩闊臺等猛攻,札蘭丁全軍潰敗,只率四千余眾逃入印度。
嘉定十七年 (1224) 春,成吉思汗到達錫爾河畔,在不花剌附近狩獵的窩闊臺與察合臺為給父親奉送獵獲物來此相會。他們一起打獵,舒舒服服地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1225年春,窩闊臺隨父親回到蒙古故土,結束了持續7年的歷史性遠征。
二、榮登汗位 滅金伐宋
寶慶元年(1226),成吉思汗指責西夏國主違約,再次親征西夏。第二年六月,西夏國主李支撐不住,遣使求降。成吉思汗在擊潰西夏軍主力之后,隨將兵鋒轉向了金國。他率軍渡過黃河,經積石州 (今青海循化),攻入臨洮路(治所臨洮,今屬甘肅)。七月,攻下京兆 (西安)。年邁多病的成吉思汗終因積勞過度,在六盤山的營帳里離開了人世。
成吉思汗在臨死前,再次把諸子召到身邊,要他們精誠團結,服從窩闊臺的領導,他重申:“如果你們希望舒服自在地了此一生,享有君權和財富的果實,那么,有如我在不久以前已經讓你們知悉的那樣,我的告誡是: 窩闊臺將繼承我的汗位,因為他比你們高出一格。他的意志堅定卓絕,他的見識穎敏優越。憑借他的靈驗的勸告和良好的見解,軍隊和人民的管轄以及帝國邊界的保衛將得以實現。因此,我指定他為我的繼承人,把帝國的鑰匙放在他的英勇才智的手中。”
按照封建制度,帝王駕崩后立即由他指定的繼承人登基。但是,由于蒙古的庫里勒臺制 (部落議事會制度) 仍起作用,窩闊臺不能因其父的遺命繼位,而要等庫里勒臺的最后決定。王位空缺的兩年內,拖雷監攝國政。
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舉行大會,推選新大汗。大會爭議了40天,宮廷內有人恪守舊制,主張立幼子拖雷,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
此時術赤已死,察合臺全力支持窩闊臺,拖雷勢孤,只得擁立窩闊臺。經過與會貴族的再三敦促、勸進,窩闊臺終于服從其父的遺旨,采納眾弟兄的勸告,答應繼承汗位。
窩闊臺執政以后,命人嚴守成吉思汗所制定的法令,對于成吉思汗死后的犯罪者一律降恩赦免,以后的犯罪仍依法懲處。當時禮儀典章都很簡率,窩闊臺重用耶律楚材等人進一步健全了蒙古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
耶律楚材是遼國宗室子弟,在西征期間,他憑借高明的星相占卜之術博得了成吉思汗的信任和重視。成吉思汗死后,耶律楚材參與了窩闊臺繼承汗位的“宗社大計”,并依照中原王朝的傳統制定冊立儀禮,要求皇族尊長都就班列拜。窩闊臺繼位后即任命楚材主持黃河以北漢民的賦調。當時近臣別迭等認為:“得了漢人也沒有什么用處,不如全部驅殺,使中原草木茂盛,成為牧地,也好放牧牛羊。”楚材勸告窩闊臺說: “在這樣廣大富饒的地方,什么東西求不到?怎么能說沒有用呢?”他建議在中原地區維持原來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征收地稅、商稅以及酒醋鹽鐵等稅。窩闊臺同意他試行。1230年耶律楚材奏立10路課稅所,正副使都委派儒生擔任。他并奏準軍、民、財分職,長吏專理民事,萬戶府總軍政,課稅所掌錢谷,各不相統攝。這些都遭到蒙古權貴和漢人王侯的強烈反對,但課稅所還是堅持了賦稅的征收。第二年秋天,窩闊臺到西京(今大同),楚材已將征收到的銀、幣和米谷簿籍陳放在大汗面前,一共是銀50萬兩,絹八萬匹,粟40萬石。窩闊臺大喜,贊嘆道: “你的本事真大,不知道南國是否還有你這樣的人材!”當天將中書省印授給楚材,讓他負責黃河以北的政事。
為便利使臣的往來和物資調運,窩闊臺實行了 “站赤”制度,也就是驛傳制度。成吉思汗時代,一切賦役都是任意索取、征調。窩闊臺確定了固定的牧區賦稅制度。窩闊臺還在漢人地主中設置了萬戶、千戶。加上由耶律楚材主持黃河以北漢民的賦調,這就使得蒙古在滅金戰事中有了黃河以北地區的兵力和財力的支持。
成吉思汗的去世使攻滅金國的計劃推遲了兩年。紹定二年(1229),窩闊臺即位之后,立即按照成吉思汗規劃好的滅金戰略發動了對金朝的進攻。
紹定三年 (1230) 秋,窩闊臺與拖雷率軍渡過大漠南進,兵入山西,渡過黃河,與陜西蒙古軍會合,直取鳳翔(今陜西鳳翔縣)。次年春,蒙古軍攻破鳳翔,金放棄京兆大片領土,扼守潼關,退保河南。
紹定四年 (1231)夏,窩闊臺回居庸關北的官山 (今內蒙古單資北灰騰梁)大會諸侯王,商議攻金之策。窩闊臺采納拖雷的意見,決定分兵三道進征:窩闊臺自統中軍,渡河向洛陽進發; 斡赤斤以左軍由濟南進; 拖雷總右軍,由寶雞南下,通過宋境,沿漢水達唐、鄧,以成包抄之勢。約定于次年正月三軍全師汴京。
紹定四年(1231)秋,窩闊臺親統兵馬圍攻河中府城(今山西永濟西),金兵拼命抵抗,打了兩個月,才將城攻破。接著蒙古軍由白坡渡河,進屯鄭州。金衛州節度使棄城逃到汴京,黃河防線被沖毀。
拖雷率軍攻破大散關,攻入漢中,從金州 (今陜西安康) 東下,取房州、均州,渡過漢水,進入鄧州。紹定五年 (1232) 春,拖雷精騎與完顏合達軍在鈞州 (今河南禹縣)西北的三峰山大會戰。金軍35萬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蒙古軍攻下鈞州,俘殺完顏合達。潼關守將也獻關投降,河南十余州均被蒙古攻陷。窩闊臺與拖雷在鈞州會師。1232年3月,窩闊臺命大將速不臺進圍汴京,自己與拖雷北返。
速不臺圍攻汴京,金哀宗遣使議和,而汴京軍民奮力抗戰,用震天雷、飛火槍等火藥武器打擊蒙古軍。聚眾達250萬人口的汴京城內一片混亂,入夏后瘟疫流行,死者達90余萬人以上。城中乏糧,居民至人相食,滿城蕭然,死者相枕。紹定六年(1233)初,金哀宗帶部分臣僚和軍隊出奔,輾轉逃至歸德(今河南商丘)。這時,金汴京西面元帥崔立殺留守完顏奴申等獻城投降。四月,速不臺在青城接受崔立送出的金后妃、宗室和寶器。速不臺殺金荊王、益王等全部宗室近屬,遣人送后妃和寶器給窩闊臺,而后進入汴京。
六月,金哀宗從歸德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將領塔察兒率部圍攻,因軍中缺糧,將士困憊,蒙古要求南宋聯合攻蔡,宋廷感到向金復仇的機會來了,派出2萬軍隊,送糧30萬石,幫助蒙古攻蔡。1234年春,宋軍攻破南城,蒙古軍攻破西城,金哀宗在幽蘭軒自縊而死,金國滅亡。
早在嘉定八年(1215),金將蒲鮮萬奴叛金自立,盤踞遼東。紹定二年 (1229),窩闊臺即位后,即遣撒禮塔、吾也而等領兵進遼東,取蓋州、宣城等十余城,金朝遼東行省控制的遼東南部地區盡為蒙古占領。紹定四年 (1231),蒙古軍侵入高麗,包圍王京,高麗王降,至此,遼東只剩下萬奴的割據勢力。紹定六年 (1233) 二月,窩闊臺遣皇子貴由、宗王按赤帶(合赤溫子)、國王塔思(木華黎孫)統左翼軍討伐萬奴。九月,蒙古軍攻占都城南京 (今吉林延吉市東城子山),蒙古軍占領遼東,后二年,置南京、開元2萬戶府鎮戍和管轄這個地區。
滅金之后,蒙古軍隊北還休整。南宋當權者沒有堅持要求蒙古兌現以河南地歸宋的諾言,卻同意以陳、蔡西北地屬蒙古。他們抱有幻想,沒有足夠的警惕防范蒙古入侵,反而企圖乘機出兵收復三京 (西京洛陽、東京開封、南京歸德) 與河南其他地方。端平元年(1234)六月,廬州知州全子才奉詔率軍萬人至汴,汴京人殺蒙古所置長官崔立降宋。宋兵西進,洛陽人民也開城迎納宋師。恰在這時,窩闊臺在蒙古諸王大會上已決定大舉南侵。塔察兒率軍將不堪一擊的宋軍擊潰,迅速收復了洛陽、汴京。窩闊臺派使者指責宋朝發兵入洛,宋朝只得屈辱求全,寄望于議和。
端平二年(1235),蒙古軍分兩路攻宋。東路軍由皇子闊出、諸王口溫不花(別里古臺子)、國王塔思等統率,漢軍萬戶史天澤等從征。八月,蒙古軍入唐州,宋將全子才棄軍逃遁。十月,闊出統大軍攻陷棗陽,引兵西掠襄陽、鄧州等地。端平三年(1236),襄陽宋將叛降蒙古,城中儲積的大量糧食、軍器、金銀盡為蒙古所得。嘉熙元年 (1237),蒙古軍又攻克光州 (今河南潢川),抄掠隨州、復州 (今湖北天門) 等地。嘉熙二年(1238),塔思率軍攻下安慶府(今安徽潛山),劫掠而還。由于宋軍拼死抵抗,蒙古軍被迫后退。
蒙古侵宋的西路軍由皇子闊端、都元帥達海紺卜等統率,漢軍萬戶劉黑馬等從征,進取四川。端平三年 (1236),闊端率主力由大散關南下,取鳳州,攻破武休關,入興元(今陜西漢中),進取大安(今陜西寧強)陽平關,宋將曹友聞率部堅守,終因救援不至,寡不敵眾,全軍盡沒。另一路蒙古軍由宗王穆直、大將按竺邇等率領,取宕昌、階、文諸州,復陷龍州(今四川江油),遂與闊端軍會合,一起攻破成都。不久,闊端引兵退出,宋朝漸將失地收復。嘉熙二年(1238),達海紺卜等又率軍攻入四川,陷隆慶(今四川劍閣)。次年,攻打重慶,繼而東下萬州 (今四川萬縣)、夔州 (今四川奉節),受挫而還。淳祐元年 (1241),蒙古軍復入蜀,破20余城,兵民慘遭屠掠。
窩闊臺時期的侵宋戰爭,使荊襄、四川、兩淮的許多地方遭到蹂躪。但其主要目的在于掠奪財物,同時在南宋各地軍民的抗擊下,蒙古軍也受到了不少損失,未能在所攻占的地區建立統治。
三、繼續西征 治理中原
端平二年(1235),窩闊臺召諸王大會,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思等未服諸國,命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率出征軍,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亦遣長子從征。出征諸王以拔都(術赤長子)為首,實際統兵作戰的主將是速不臺,出征軍的人數約有15萬。
端平三年 (1236) 春,蒙古諸王和速不臺等率師出發,秋天抵達不里阿耳,與先已在那里的拔都兄弟會合。速不臺統先鋒軍取不里阿耳。諸王會商后,各率本部兵征進。蒙古軍攻破不里阿耳都城,殺掠之后將此城焚毀。
同年冬,蒙哥率軍逼臨亦的勒河下游的欽察部。欽察部首領忽魯速蠻先已遣使納款,剛好蒙古軍來到,其子班都察率部歸降。另一欽察首領八赤蠻有膽有勇,不肯投降,率部出沒于亦的勒河下游密林中,不時襲擊蒙古軍。嘉熙元年 (1237) 春,蒙哥得到速不臺增援,擊敗八赤蠻,盡殲欽察軍,八赤蠻被擒殺。
嘉熙元年(1237)秋,拔都等諸王召開了一次忽里臺大會,決定共同進兵斡羅思。蒙古軍先是征服了莫爾多瓦,又圍攻也烈贊城,戰至第六日城破,城里王公及兵士、居民盡遭屠殺,城市被焚毀。
嘉熙二年 (1238) 初,蒙古軍分兵四出,一個月內連破科羅木納、莫斯科、羅思托夫等十余城。二月,進圍公國首府弗拉基半爾城,蒙古軍脅迫被俘的斡羅思人參加攻城,猛攻五日,城破,縱兵搶掠燒殺,避入教堂的大公家屬和城中顯貴盡被燒死。蒙古軍又進攻昔迪河畔的大公軍營,將敵軍殲滅。斡羅思大公戰死。
蒙古軍兵鋒南指,抄掠了斯摩棱斯克、契爾尼果夫等地,并繼續略取欽察草原西部地。欽察部長忽灘戰敗,率余部遷入馬札兒 (今匈牙利)。嘉熙三年 (1239),蒙哥、貴由統兵進入阿速國(今蘇聯境內),用時三個月才攻破其都城蔑怯思,阿速國主杭忽思投降,蒙哥命簽其丁壯從軍。嘉熙四年 (1240) 春,蒙哥、貴由繼續在太和嶺 (高加索山) 北用兵,秋天,窩闊臺遣派使者召貴由、蒙哥東歸。
拔都率軍經略亦的勒河以東諸地,并在欽察草原休養士馬。嘉熙三年(1239),遣兵再次進入斡羅思抄掠。第二年秋,拔都親統大軍圍攻斡羅思國都乞瓦。蒙古軍攻入城內,縱兵殺掠。隨即又攻入伽里赤國,破其都城弗拉基米爾沃淪和境內其他城市。
淳祐元年(1241) 春,蒙古軍分兵二路,一路由拜答兒、兀良合臺等率領侵入孛烈兒 (波蘭),一路由拔都兄弟、速不臺等率領侵入馬札兒 (今匈牙利)。蒙古軍擊敗孛烈兒軍隊,攻入克剌可夫,將將其燒毀,然后乘筏渡過奧得河。昔烈西亞侯亨利集結孛烈兒軍、日耳曼十字軍與條頓騎士團3萬人準備迎敵。蒙古軍避其鋒芒,側面襲擊將其戰敗,殺死了亨利,繼而南下攻入莫剌維亞,前往馬札兒與拔都會合。
拔都率軍分三路侵入馬札兒。同年三月,進至其都城佩斯(今布達佩斯)城附近,馬札兒兵戰敗,蒙古軍拔克佩斯城,盡殺其居民,燒毀城市。直到第二年窩闊臺死訊傳來,拔都率軍東還。
為消滅札蘭丁及其余部,窩闊臺即位后立即派綽兒馬罕率領3萬軍隊去征討重興的花剌子模國。蒙古軍急速進兵,于紹定三年(1230)冬抵達阿哲兒拜占,札蘭丁聞訊,驚慌失措地逃入木干草原。其后一直東躲西竄,最后在迪牙別乞兒 (今土耳其東部) 的山中,被當地的農夫殺死。綽兒馬罕遂又攻掠了波斯西北部許多地方。
在驅動鐵騎震撼歐亞的同時,窩闊臺還非常重視對中原地區的治理。
在耶律楚材的勸諫下,窩闊臺已開始注意保存人口。紹定五年(1232),窩闊臺征河南時,他同意制旗數百面,發給降民,讓他們持旗為憑,歸回鄉里。紹定六年(1233)初速不臺進占汴京,因汴京曾抵抗,主張按慣例屠城。經楚材再三勸說,窩闊臺決定只向金皇族問罪。
端平二年(1235),窩闊臺下詔括編中原戶口,由失吉忽禿忽主持。朝臣們主張依蒙古和西域成法,以丁為戶,按丁定賦。窩闊臺卻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議,按中原傳統,以戶為戶,按戶定賦。他還保留了中原的郡縣制度。在括戶的基礎上,窩闊臺讓耶律楚材主持制訂了中原賦役制度。此外還有雜泛差役。這種較輕的賦稅定額,對已遭嚴重破壞的中原地區的休養生息是有利的。
窩闊臺常請耶律楚材進說周孔之教,懂得了“天下可馬上得之,不可以馬上治之”的道理。他曾請名儒向皇太子和諸王大臣子孫講解儒家經義。1232年攻汴京時,耶律楚材遣人入城求得孔子51代孫孔元措,由窩闊臺封為衍圣公。
嘉熙元年(1237),窩闊臺采納耶律楚材的主張,興辦國學,考試儒生,得4030人,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原已淪為奴隸,中試后才擺脫了被奴役的地位。中試的儒生免去賦稅,其中優秀的任以官職。耶律楚材還在燕京設編修所,在平陽設經籍所,編集出版經史,這對保存中原傳統文化有著積極作用。
窩闊臺除在燕京等處要地繼續設置斷事官外,還向路府州縣普遍派遣了達魯花赤(鎮守官),并命探馬赤五部將分鎮真定 (今河北正定)、大名 (今河北大名)、東平、益都——濟南、平陽 (今山西臨汾)——太原。通過上述措施,大大加強了蒙古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從端平二年 (1235) 起,窩闊臺開始營建哈剌和林宮闕。第二年,建于哈刺和林(今額爾德尼召南)的萬安宮落成。它是一座中國傳統程式的宮殿,大汗的寶座在大殿的北部面南。嘉熙元年 (1237),窩闊臺又命伊斯蘭教工匠在哈剌和林城北70余里的春季游獵地建造伽堅茶寒殿。嘉熙二年(1238),又在城南營建了圖蘇胡迎駕殿。位處斡兒罕河上游哈剌和林河東岸 (今額爾德尼召南) 的哈剌和林城成為大蒙古國的都城,也是當時的一個國際性城市。
四、寬恕殘毒 豪飲而死
窩闊臺是個性情復雜的人物。他仁愛好施,喜好大度地廣播恩惠,他的宮廷幾乎成了普天下的庇護和避難地。在賞賜財物方面,他勝過了他的前輩。因為天性慷慨大方,他把來自帝國遠近各地的東西,常常不經司帳和稽查登錄就散發一空。幾乎沒有人不得到他的賜物離開他的御前,也沒有乞賞者從他嘴里聽見 “不”或 “否”字。從四方來求他的窮人,都意外地滿足了期望。有一次窩闊臺在獵場上時,有人獻給他兩三個西瓜。他的扈從中沒有人有可供施舍的錢或衣物,他就將皇后耳邊戴著的兩顆珍珠摘下賞給了那個人,皇后說:“此人不知珍珠的昂貴,不如讓他明天到宮里去領些錢物。”窩闊臺卻說:“他是個窮人,生活艱難,等不到明天。”
窩闊臺有寬仁的一面。三個罪犯被帶到他面前,他下令將他們處死。當他離開大殿時,遇到一位揚塵嚎哭的婦人。他問: “你這是為什么?”她回答: “因為你下令處死的這些人,其中一個是我的丈夫,一個是我的兒子,另一個是我的兄弟。”窩闊臺說: “三人中你任擇一個活命吧,為你的緣故饒他不死。”婦人答道: “丈夫能夠再找,孩子也可望再生,但兄弟不能再得。” 聽到這話,窩闊臺于是全部赦免了這三人的死罪。
窩闊臺性格中也有殘忍、苛暴、非人性的一面。他有使人舒服的時候,更多的則是讓人遭殃的艱辛日子。
嘉熙元年 (1237)六月,斡亦剌部落中謠傳說有詔令要將該部的少女去配人。人們忙把他們的閨女在族內婚配,有些直接送到男家。窩闊臺聞訊后大怒,下詔把7歲以上的少女都集中起來,已配人的從夫家追回。將4000少女聚集到了一處,命令兵士當眾糟踏她們。其中有兩個少女當場斃命,剩下的則讓她們列隊,有的送往后宮,有的賞給奴仆,有的被送至妓院和使臣館舍侍候旅客,有的則讓在場的人領去。而她們的父兄親屬則必須在旁邊立著觀看,不能埋怨和哭泣。
在蒙古宮廷斗爭中,窩闊臺更是嚴酷、刻毒。四弟拖雷一直是窩闊臺穩固汗位的隱患,他掌有蒙古軍隊的百分之八十,具有堅實的軍事實力,在攻金的戰役中,拖雷更表現出他卓越的軍事才能,這不能不引起窩闊臺的忌恨。
在從金國班師北還的途中,窩闊臺裝神弄鬼,假裝病得奄奄一息,拖雷在他身邊侍奉。珊蠻巫師念著咒文,將窩闊臺的疾病滌除在一只木杯中。對兄長非常愛戴的拖雷拿起杯子祈禱。他喝下珊蠻滌除疾病的水。于是窩闊臺病愈,拖雷告辭啟行。由于他所飲的咒水中被其兄長投放了毒藥,幾天后他就死去了。窩闊臺借助于迷信除去了他最大的政敵。
窩闊臺認為:“這人世一半是為了享樂,一半是為了英名。當你放松時,你自己的束縛就放松,而當你約束時,你自己就受到束縛。”滅金之后,他指派朝中的大將率師征伐,自己則不愿再受親征之苦。他在不斷酗酒和親近妖嬈美姬中打開歡樂的地毯并踏上了縱欲的道路。
他本人嗜酒如命,到晚年更是溺情酒色,每飲必徹夜不休。耶律楚材見多次勸諫無用,便拿著鐵酒槽對窩闊臺說: “這鐵為酒所浸蝕,所以裂有口子,人身五臟遠不如鐵,那有不損傷的道理呢?”但窩闊臺秉性難改,依舊是射獵飲樂,荒怠朝政。
淳祐二年(1242)二月,窩闊臺游獵歸來,多飲了幾杯,遂致疾篤。召太醫診治,報稱脈絕。后又復蘇醒來。楚材奏言此后不宜田獵,窩闊臺休整了幾十天,漸漸好轉。
十一月,隆冬降至,窩闊臺再次出獵,騎射五日之后還至諤特古呼蘭山,在行帳中觀看歌舞,親近歌姬,暢飲美酒。窩闊臺興致很高,縱情豪飲至深夜才散。左右在第二天入內探視發現窩闊臺已中風不能言語,不久便死于行殿之中。時年56歲,共在位13年。
窩闊臺的遺體被葬埋在起輦谷。后追謚為英文皇帝,廟號太宗。
上一篇:太子劉和
下一篇:太宗完顏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