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人心,優勢盡失
公元前43秋,屋大維、安東尼、雷必達在北意大利波倫亞附近會晤,達成協議,共同執政,于是開始了“后三頭”同盟統治羅馬的時期。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屋大維與安東尼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二人分裂已成定勢。但此時綏克都斯·龐培的勢力在迅速擴展,為對付后者,屋大維不愿與安東尼關系破裂,便在公元前40年與安東尼達成新的協定,并重新劃分了“三頭”管轄的地盤。按照協定,安東尼到東方進行帕提亞戰役去了,而屋大維卻在內部擴大勢力,在戰勝綏克都斯·龐培之后,又與羅馬貴族、富豪和解,剝奪了“三頭”之一雷必達的軍權。從此,屋大維就全面地投入到對付安東尼的準備工作中去了。安東尼在埃及與埃及女王克列奧帕特拉七世結婚,并將自己東方行省的一部分贈給她和她的子女。公元前32年1月1日,后“三頭”權限期滿。屋大維采取行動,用羅馬元老院和人民大會的名義,剝奪了安東尼的權力,并以侵占羅馬人民財產為由,出兵討伐克列奧帕特拉七世,實際上其芒頭指向的是安東尼。公元前31年,雙方在阿克提門進行了一場決戰。克列奧帕特拉七世和安東尼率領他們的聯軍19個兵團,約7萬人,戰馬萬余匹,海軍共8個支隊,每個支隊有60艘戰船,有13萬人,陸海軍共約20萬人集結在伊洪利亞海岸。屋大維指揮8萬步兵、萬名騎兵迎戰,與此同時,屋大維派他的部下阿格里巴率400多艘船只、越伊洪利亞海迂回到安東尼他們背后,計劃在阿格里巴船隊打擊安東尼的補給線時,屋大維同時奇襲安東尼陸軍主力所在地阿克提門。但由于安東尼他們的艦隊大部分都在伊洪利亞海面拋錨待命出擊,并且派出許多偵察船監視屋大維的活動,因此,屋大維的計劃落空了。在此情況下,屋大維便在阿克提門北面占領了一個陣地,并抓緊時間構筑了要塞工事,與安東尼軍對峙。此時,阿格里巴所率艦隊發動突然襲擊,攻占了勞卡斯,接著占領了派特拉和科林斯,切斷了安東尼與伯羅奔尼撒的聯系,使安東尼幾乎處于被包圍的狀態。在克列奧帕特拉七世的建議下,安東尼開始準備突圍。安東尼的艦隊分左中右三部分成一定形駛出了港口,史列奧帕特拉七世的一個支隊緊隨其后。屋大維的艦隊也分三部分與之相對,雙方都開始迂到敵人側翼,使得艦只互相接觸,展開了激戰。激戰剛開始,安東尼的旗艦被對方用鐵鉤鉤住,于是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格斗。安東尼艦隊的另兩部分見狀突然向港口后退,卻被克列奧帕特拉的支隊擋住了去路,于是,后退的許多艦只舉槳向屋大維投降。安東尼見狀只好放棄旗艦跳到另一艘戰艦上去,跟著克列奧帕特拉沖出重圍逃跑而去。剩余的艦只全被屋大維艦隊包圍,屋大維用火攻的方式焚毀了安東尼的艦隊。此時安東尼的陸軍也投降了屋大維。安東尼從此銷聲匿跡。
安東尼與屋大維的爭奪、決戰,他的失敗從一開始就注定。這主要是因為他自己策略的一系列失誤。當“三頭”中的雷必達勢力開始下降,而綏克都斯·龐培在擴充實力時,屋大維就看到有利的時機已經到來,于是,屋大維就暫時與安東尼緩和矛盾,把安東尼“擠”到東方,意大利就只剩下了一個敵人,即綏克都斯·龐培,從而使屋大維能夠迅速加以消滅之,繼而剝奪雷必達的軍權,確立自己獨尊的地位。如果此時安東尼策略正確的話,或聯合綏克都斯·龐培,或聯合雷必達,那么,勝敗很能預料,然而,安東尼卻選擇了東方,選擇喪失自己政治優勢的地方。而在埃及,安東尼輕率地把東方行省一部分贈予克列奧特拉七世,這在他與屋大維激烈斗爭時期是授人以柄的下策。而屋大維正是利用了他的這一下策,使羅馬人對安東尼產生強烈不滿。而且,屋大維利用人民對安東尼的不滿情緒,將擁護安東尼的元老驅逐出羅馬元老院,趕走兩名擁護安東尼的執政官,使安東尼在羅馬統治權中的地位受到威脅。不但如此,屋大維還將強行從貞女手中得到的安東尼遺囑公布于世,遺囑中說到安東尼死后要在亞歷山大城與埃及女王合葬在一起。這個遺囑一公布,馬上使羅馬人對安東尼的不滿變成了憤怒,仇恨,認為如果安東尼得勢,會將整個意大利都贈送給埃及。這樣,安東尼在羅馬名譽掃地,人民都倒向屋大維一邊,屋大維乘勢用元老院和人民大會的名義,剝奪了安東尼的權力。屋大維充分地利用了這種形勢,在進攻安東尼前和安東尼決戰時,屋大維大造輿論,聲稱只出兵討伐侵占羅馬人民財產的克列奧帕特拉七世,而不是討伐安東尼,這樣一來,既贏得了國內人民的支持,又贏得安東尼軍隊的同情。因此,在決戰一開始,安東尼的海軍,特別是陸軍幾乎沒有進行多少反抗,便投降了屋大維。可以說,安東尼的失敗不是由于戰爭失利而失敗,而是由于其策略、行為不當,喪失人心而失敗。雖然安東尼在一系列戰事中表現出他是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但他卻是一個蹩腳的政治家。
上一篇:太監在科場中的橫行
下一篇:失去了祖國的作家布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