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一曲《長生殿》
洪昇,字昉思,號稗畦,浙江錢塘人,生于清順治二年(1645),卒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有詩文、傳奇劇作傳世。
洪昇出身于一個“累葉清華”的仕宦之家,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雖然他的青少年時代適逢明清易代之初的動蕩之年,民族矛盾激烈尖銳,當時各地大規模的反清斗爭此起彼伏,家庭的庇護及書齋生活使他少知世事,在他二十三歲時,便到北京國子監求職,想憑著滿腹才華求取功名,卻沒能如愿。不久他的父親被誣而遭遣戍,從此洪昇失去了溫暖的家,失去了優裕的生活,一下子墜入困頓。不得已他流寓北京,希望有機會求得一官半職。然而盡管他詩名已成,但由于他為人疏狂、孤傲,“常不滿人,亦不滿于人”,與人“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因而“朝貴輕之,鮮與往還”。故此居京十余年,始終沒能受到朝廷青睞。洪昇窮愁無計,以致賣文度日,過著“永日斷煙妻待米,深冬無褐子號寒”、“八口總為衣食累,半生空混名利場”的生活。他對自己身世淪落和懷才不遇深自感喟:“江上秋如昨,天涯路轉窮。依人空老大,乞食愧英雄。”
然而恰是在洪昇“紅塵擾擾頭將白,虛擲浮生四十年”的前后,在困頓、潦倒的日子里,積十余年之辛苦,三易其稿,寫成了《長生殿》這部著名的傳奇,轟動一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愛文者喜其詞,知音者賞其律,以是傳聞益遠。蓄家樂者攢筆競寫,轉相教習,優伶能是,升價什佰。”(《長生殿·吳舒鳧序》)洪異也困此享譽京城。但是好景不長。第二年一個昆山腔劇團為答謝洪異,特要為他專演一場,并要他盡可以邀請朋友來看。在洪異的邀請中,因忘了黃六鴻御史,致使黃惱恨已極。黃六鴻終于查出了演戲這一天乃清廷的忌日,照律不準動樂,便上本劾奏。于是便發生了所謂“國服未除”、“非時演唱”《長生殿》,而被彈劾的有名公案。只是因為當時康熙對漢人正采取懷柔政策,所以洪異只被國子監除名,他的朋友們多被牽連革職。時人有詩云:“可憐一出《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這件事對洪昇來說打擊是沉重的。事后不久,他便在“掫揄頓遭白眼斥,狼狽仍走西湖湄”的境況下,百般無奈地結束了旅食北方,求取功名的生活,回到杭州。此后洪昇便再也沒了仕進之路。從此,洪異懷著“多難復無成,傷哉百感并”的悲憤苦悶,縱情游樂詩酒,郁郁寡歡。康熙四十三年(1704),在乘船會友途中,因酒醉失慎,墮水而死,年59歲。
洪異一生仕途多蹇,困頓潦倒。畢生心血凝成一曲《長生殿》,卻又犯忌遭斥。這不可抗拒的厄運是時代的悲劇。
上一篇:古羅馬皇帝尼祿放蕩昏暴
下一篇: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