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雅的“文士“
古代兩河流域人民的生活,多受寺廟的支配,政府很少插手。教育也由寺廟主持,主要是培養文士。文士有高級和低級之別,高級文士被委充官員,擬圣旨,制法令,修文書,編報告,周旋于帝王左右,充當智囊和顧問。多數文士則充當公證人、掌印員、登記員及雕刻員等。要想出人頭地,首先就必須成為文士。文士地位之高儼然中國古代的狀元。
文士教育書寫重于閱讀、古文重于今文。學生學習楔形文字本已不易,還要求兼學古老的蘇美爾文和實用的阿克德文,而且側重古文的抄寫,不僅要求寫得美觀正確,還要求徹底理解,這就難上加難。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只好違反量力性原則,留給學生大量作業,學生負擔繁重。教材晦澀生硬,教法單調呆板,學生的學習質量甚低。
教學任務繁重往往與嚴酷的紀律相伴而行。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往往借助于高壓手段,體罰司空見慣。一個追述他學生生活的人說:
我一定不能遲到,否則教師就用木棒打我。教師查看我的作業和指出錯誤,隨而用木棒打我。教師問:“當我外出時,你為何講話?”隨而用木棒打我。教師問:“當我外出時,你為何起立?”隨而用木棒打我。教師說:“當我外出時,你為何到房外去?”隨而用木棒打我。教師說:“當我外出時,你為何拿東西?”隨而用木棒打我。教師說:“你的手不干凈!”隨而用木棒打我。
學生在學校受責打,在家里還要受斥罵。出土文獻《文士及其不肖之子》敘述了某文士對他兒子的一段教誨。文士責問其子:“你到哪里去了?”兒子不愉快地回答不曾去什么地方。父親說:“既然如此,為何不立即去學校,站在教師面前,背誦你的作業;解開你的書包,抄寫泥板書;并請導師給你寫范字呢?當你完成作業和向教師報告以后,你應快快回家看我,不要閑蕩街頭。”他為了讓兒子牢記訓誡,便又怒氣沖沖地要兒子逐項重述訓誡的要求。
體罰雖然盛行,但教室生活卻散散漫漫,教師沒有威信,學生間也不團結。文獻《恩克曼西和吉爾尼沙的爭執》描繪了教室中同學彼此攻訐、教學秩序大亂的情況。恩克曼西做完作業后,說要自作主張作些自己感覺有趣的工作,吉爾尼沙立即予以嘲諷:“喲!多才多智之士,學校的擁護者,卓越的書寫家,蘇美爾文大師,別再夸夸其談了。你不如我高明,因為我是一個文士。假如我和你一樣,我就不配稱為文士了。”恩克曼西也不示弱:“我不及你么?你撰寫文件時,辭不達意。你撰寫函件時,令人難解,當雙方爭執時,你不懂調解,反倒火上加油。你在文士之中是最劣的。試想,你有啥本領!”爭吵愈演愈烈,最后教師不得不出面調停,并揚言要用棍棒責打。
學風和世風也輕浮至極。在近東出土的古代趣文《學生》對當時的學風世風有生動的描繪。某學生因成績不佳,常受教師杖責。這不幸的孩子意識到老師對他已生厭惡之情,于是請求父親盛宴教師,賠以重禮。這樣做了之后,教師的態度徹底改變,他和靄可親地對學生說:“孩子,你沒有把我的教導當作耳旁風,沒有不聽我的話,你已經達到文士藝術的頂峰,而且徹頭徹尾掌握了它。你無限地追隨了我,付我以超乎我所應得的大量酬報,還給予我以絕大崇敬,我祝愿神明給你以福祉。”緊接著,教師又不知疲倦地為學生作長篇祈禱,稱道:“你在兄弟之中,乃是他們的首領;在朋友之中,乃是他們的表率;在學校的同學之中,你的名次最高。……你已經完成了學業,成為學者了。”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在受賄前后真有天壤之別,由此可見學風和世風的浮夸與虛偽了。
由于文士教育拘守文字,不求創新,崇尚形式化的和空洞無物的傳統風尚,大約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始,兩河流域的文化教育開始衰落,文士以及文士教育遂成為歷史的陳跡。
上一篇:不敢恭維的法正
下一篇:東歐各國聯合作戰,條頓騎士兵敗被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