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跨區域·長安八水》陜西名勝簡介
在西安市附近郊區縣境。長安八水亦謂“八水繞長安”,據西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云:“終始灞、浐,出入涇渭,澧(灃)、鎬(滈)、潦(澇)、潏,紆馀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p>
渭水:即渭河,發源于甘肅渭源縣鳥鼠山,入陜后經西安市北郊草灘鎮等地,由西而東,至潼關縣潼關入黃河,為黃河第一大支流。傳說周文王姬昌得姜太公和娶妻都與渭河有關。古人引渭穿渠,以通漕運、灌溉農田。今有渭惠渠。
涇河:古稱涇水,發源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入陜后經長武、彬縣、涇陽,至高陵入渭河。歷史上在戰國時鑿有“鄭國渠”;西漢時穿渠引涇,以利農業。今有涇惠渠。
灃水:今稱灃河,發源于長安區南終南山的灃谷,出灃峪口流經長安、戶縣,至咸陽市渭濱區入渭河。水濱有周代灃京遺址,灃京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滈水:發源于長安南秦嶺中石鱉谷,流經長安區香積寺與潏水匯合,謂之“交水”,又稱“福水”。由香積寺南西流,在戶縣秦渡鎮附近入灃水。西周鎬京因靠古滈水而得名。鎬京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武帝劉徹時,在鎬池故址開鑿“昆明池”,以練水軍。唐中宗李顯之女“安樂公主”在此又鑿“定昆池”。
潏水:發源于長安區南秦嶺中火叉谷,流至長安樊川牛頭寺附近分為二支,北流一支澇;西流一支先入滈,再會于灃。 潏水在杜曲鎮至韋曲鎮之間,十余公里平川之地,是為“樊川”,在唐代,這一帶為大官的別墅區和風景名勝區。
潦水:名澇水,源出戶縣秦嶺山中潦谷(澇峪),北流入于渭水。
浐河:發源于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流經西安東郊而北,至灞橋區十里鋪鄉匯合灞水入于渭河。古代浐河水色清白,有“素浐”之說。
灞水:發源于藍田縣秦嶺北麓灞源鎮,原名“滋水”,春秋時代,秦穆公稱霸西戎,欲顯耀武功,更名“霸水”,后人在“霸”字左加三點水而成“灞水”。灞水在發源地出流后,向西南流納藍水,折向西北經西安市東,古時灞水架設“灞橋”,是歷史上的名橋,河堤多柳,春日柳絮飄揚,“灞柳風雪”為長安八景之一。河水過灞橋后,北流入于渭河。
上一篇:《西安·未央區·長樂宮遺址》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咸陽·長陵》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