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引而不發
孟子的教學經驗。孟子是一位高明的教師,在教學中很注意啟發學生思路。他主張在講課中不一定把什么都講清楚,有時采取點到為止的方法,留有余地讓學生去思考,這樣教出來的學生,不死啃書本,卻學得靈活扎實,并能提高能力。他曾以木匠與射手教徒為例解釋這一道理:“木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孟子·盡心》)。在現代教學中,常說要廢止填鴨式、注入式,提倡啟發式,給學生留有思考空間,也是這個意思。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引而不發
孟子的教學經驗。孟子是一位高明的教師,在教學中很注意啟發學生思路。他主張在講課中不一定把什么都講清楚,有時采取點到為止的方法,留有余地讓學生去思考,這樣教出來的學生,不死啃書本,卻學得靈活扎實,并能提高能力。他曾以木匠與射手教徒為例解釋這一道理:“木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孟子·盡心》)。在現代教學中,常說要廢止填鴨式、注入式,提倡啟發式,給學生留有思考空間,也是這個意思。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引申義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張騫通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