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其主要論點是:一大批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已經混進黨、政府、軍隊和文化領域的各個部門里,大多數單位的領導權已不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和人民群眾手里。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在中央形成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它有一條修正主義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在各省、市、自治區和中央各部門都有代理人。過去的各種斗爭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實行文化大革命,公開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發動廣大群眾揭發上述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資派篡奪的權力重新奪回來。這實質上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政治大革命,以后還要進行多次。
“文化大革命”共分三個階段:一、從“文革”開始到1969年4月黨的“九大”。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同年8月八屆十一中全會的召開,是“文革”全面發動的標志。這兩次會議相繼通過《五·一六通知》和《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對所謂“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反黨集團”和所謂“劉少奇、鄧小平司令部”進行了錯誤的斗爭。成立了“中央文革小組”,林彪、江青等人利用“中央文革小組”的名義,煽動“打倒一切,全面內戰”。毛澤東以個人領導取代了集體領導,個人崇拜達到狂熱的程度。1967年2月,譚震林、陳毅、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對“文化大革命”提出強烈的批評,此舉被誣為“二月逆流”。“九大”使“文革”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加強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中央的地位。二、從“九大”到1973年8月的“十大”。1970年至1971年間發生了“林彪事件”,該事件被粉碎后,周恩來在毛澤東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工作有了新的轉機。1972年周恩來提出批“左”,但毛澤東認為當時的任務仍是反對“極右”。“十大”繼續了“九大”錯誤,并使王洪文當上黨中央的副主席,王、張、江、姚在政治局結成“四人幫”。三、從“十大”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1974年初,“四人幫”提出“批林批孔”,把斗爭矛頭直指周恩來。1975年周恩來病重,由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著手對許多方面進行整頓,形勢明顯好轉。但毛澤東不允許鄧小平系統糾正“文革”的錯誤,發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運動,全國再度陷入混亂。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4月發生“天安門事件”,鄧小平被錯誤地撤職。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四人幫”加緊奪權活動。同年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代表黨和全國人民的心愿,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歷時十年,搞亂了人們的思想,搞亂了組織,搞亂了整個社會生活。它既不符合馬列主義,也不符合中國的實際。給中國人民帶來極為深重的災難。
上一篇:“政治大學”論
下一篇:“文章憎命達”——李白從永王璘獲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