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啟示
唐高祖李淵在完成統一大業中,最得力的助手是他的兩個兒子——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兄弟二人都是當時統治階級中功業卓著、才能非凡的人才。李淵對他們也格外信任和重用,命他倆分領左、右軍。在統一戰爭中,他們二人各自擴大了自己的力量,漸漸形成了唐政權中的兩大集團。
統一大業完成以后,對外矛盾基本結束,兩個集團的矛盾農漸尖銳化。矛盾的焦點,當然是皇位繼承問題。李世民“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更堅定了他奪取皇位的決心,太子李建成就成了他最大的障礙;反過來,李建成雖有太子之尊,但對其弟李世民的非凡才能和咄咄逼人的氣勢,也深感憂慮。這樣,雙方都認為只有除掉對方,才能確保自己的地位。
武德九年(626)夏,突厥犯邊,太子李建成向唐高祖李淵推薦屬于自己集團的齊王李元吉為出征統帥,想借此機會把秦王李世民的精兵勇將控制在自己手里,然后將李世民除掉。此事被李建成身邊的一名屬員(此人已被李世民收買)泄露給李世民。李世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在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的支持下,決定起事。李世民一方面暗中派人連夜準備,一方面自己到高祖那里“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后官”,高祖十分惱火,決定第二天親自審問此事。
第二天,秦王李世民預先在玄武門設下伏兵。守衛玄武門的將軍常何,原是李建成集團的成員,可是早已被李世民收買,倒向李世民集團一邊,李建成和李元吉對此事并無覺察,他們毫無戒備地前往宮中,行至臨湖殿方才發覺有變,但為時已晚。秦王的伏兵襲殺過來,混戰中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元吉也中箭身亡。然后,李世民的效死之士尉遲敬德帶甲入宮,逼迫唐高祖李淵下了“令諸軍并受秦王處分”的旨令,一場廝殺結束。這就是唐朝初年震動朝野的“玄武門之變”。三天后,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后,高祖又被迫讓位,做了太上皇。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寶座,是為唐太宗。
“玄武門之變”是李氏兄弟為爭奪皇位所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他們在事變前的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才智以及雙方力量的對比,并無顯著的差別。為什么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失敗身亡,而李世民卻能登上皇帝的寶座呢?關鍵是李世民成功地拉攏、收買了李建成集團的成員,這些人在緊急時刻都起了重要作用。可悲的是李建成對這些并無察覺,放松了警惕,導致自己的失敗和李世民的成功。
“玄武門之變”告訴人們: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身為一個政治集團的領袖,對其屬員必須有知人之明。如果其成員已經離心離德,或者被敵對一方所收買,加上本人喪失警惕,其后果當然是不堪設想的。
上一篇:“災變論”與“漸變論”之爭的啟示
下一篇:“玉老田荒”張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