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掃滅赤狄
邲之戰的慘敗使得晉國在與楚國的百年爭霸中落入下風,中原地區的鄭國、陳國、許國、蔡國和宋國等均成為楚國的勢力范圍。楚莊王的霸業如日中天,晉國向南擴張的戰略嚴重受挫。
為避免與楚國發生直接沖突,晉國大力調整戰略,將擴張的重心轉向周邊地區。即集中力量對付北方的狄人,以鞏固自己的后方,擴大地盤。
對晉國來說,這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晉國地處周王國的邊緣地理位置,長期與戎人和狄人混居。其中狄人主要有三支,即白狄、長狄和赤狄。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晉國與狄人交戰的歷史。
在公元前7世紀60年代,是狄人勢力極盛的一個年代。
赤狄先后攻破邢國和衛國,以齊桓公之強,也僅能阻止其深入中原,無法對其形成致命的打擊。狄人四處出擊,公元前666年,赤狄中的皋落氏向晉國發動進攻。晉獻公命令太子申生率兵討伐,并且在稷桑擊敗了皋落氏。
太子申生被陷害致死后,公子重耳逃亡入狄,前后時間長達十六年。在此期間,晉獻公為打擊重耳,命令大將里克率師伐狄,并且在采桑一役中擊敗狄人軍隊。但是不久后狄人便對晉國發動進攻,以報復采桑戰役的失敗,這顯示了狄人不俗的實力。
公元前645年,晉國在韓原之役中被秦國打得大敗,晉惠公被俘。狄人乘晉國新敗之機,發動大軍進攻晉國。取狐廚和受鐸,渡汾水,直抵昆都,這是一次很大的威脅。晉惠公擔心強大的狄人協助公子重耳返回晉國,便派人入狄準備刺殺重耳,迫使他不得不離開狄國前往齊國避難。
此后,狄人開始加入中原之爭。首先是邢國勾結狄人打擊衛國,繼而是周王室援引狄人打擊鄭國,甚至周襄王還娶了狄人女子作為正娶夫人。
面對日益強大的狄人,晉文公在贏得城濮之戰的勝利后(公元前632年),便著手組建新的軍隊,即“三行”。針對狄人軍隊主要是步兵的特點,晉國新建立的三軍也是以步兵為主,主要用于防備狄人的進攻。
三年后(公元前629年),晉文公又將“三行”改編為新上軍與新下軍。晉國總計有五個軍的兵力,抵御狄人成為晉國重要的戰略目標。
在之后一段時間里,狄人的氣焰極為囂張。
公元前629年,狄人進攻衛國,迫使衛國政府不得不遷都以避其鋒芒。
公元前627年,狄人乘晉國與秦國爆發殽山之戰的機會,先是向東進攻齊國,而后又大舉進攻晉國。不過狄人遇上了全盛時期的晉國軍隊,在箕城之戰中白狄軍隊遭到重創,其首領被晉軍將領郤缺俘虜。經此一役,狄人中的白狄這一分支開始走向衰落。
箕城之敗,使狄人意識到無法與強大的晉國對抗,遂侵略東方諸國。
公元前623年,狄人入侵齊國。
公元前620年,狄人入侵魯國西部邊境。魯國向晉國告急,趙盾派使者前往與狄人交涉。
公元前617年,狄人入侵宋國。
公元前616年,長狄的鄋瞞部落大舉進攻齊國與魯國,魯國大夫叔孫得臣率軍迎戰。在咸地戰役中,一舉重創鄋瞞部落的軍隊,俘虜并殺死鄋瞞部落的首領長狄僑如。這一仗是華夏族在一系列的“攘夷之戰”中的重要一役,狄人中的長狄經此一役一蹶不振。
相比白狄與長狄,赤狄的勢力更強,對華夏族的危害更深。
公元前606年與公元前605年,赤狄軍隊兩次入侵齊國。
公元前603年,赤狄進攻晉國,包圍懷地與邢丘兩地。晉成公打算出兵與赤狄決戰,大將荀林父提出一個驕縱狄人的戰略:“使病害其民,惡貫滿盈,然后可一舉殲滅之。”荀林父聽從此意見,其實乃是因為晉國正與楚國爭取中原,無法同時與赤狄作戰。
次年,即公元前602年,赤狄軍隊再次攻晉,把晉國向陰的莊稼給割走了。
赤狄不僅對外連續發動對晉國的進攻,對內也役使其他的狄人部落,狄人的內部矛盾很尖銳。在這種情況下,晉國元帥郤缺決定充分利用狄人的內部矛盾,與眾狄和解,孤立赤狄。
公元前598年,晉景公與除赤狄外的諸狄人部落首領達成和解協議,這個成功的外交行動對晉國穩定邊疆起到重要作用。
與眾狄實現和平后的第二年,晉國在邲之戰中慘敗給楚國。
邲之戰中晉軍戰敗主要責任人先縠由于深感罪責深重,難逃其罪。便鋌而走險,企圖慫恿赤狄的軍隊進攻晉國。萬一赤狄軍隊得手,推翻了晉國政府,那么自己便可以出來善后。再另立新君,從而逃脫懲罰。
但是先縠的這個陰謀不僅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赤狄。
赤狄軍隊在先縠的教唆下,侵入晉國的清原地區(今山西省稷山縣東南),遭到了晉國軍隊的迎頭痛擊。晉軍從赤狄戰俘口中得知其入侵與先縠陰謀有關,晉景公下令深究先縠在邲之戰與赤狄入侵清原地區的戰爭責任。先縠被逮捕,經過審訊后被判處死刑,全族均慘遭屠滅。
在此前,晉國的國策主要是兵進中原與楚國爭霸。在西面還得提防虎狼秦國的入侵,一時還沒有精力來收拾赤狄。
邲之戰后,晉國在中原地區主動避免與楚國發生新的軍事沖突。甚至在公元前594年楚軍大舉入侵宋國,宋國多次請求援助的情況下晉國仍然不敢派兵與楚國進行正面交鋒,這也說明晉軍的士氣低落到了何種地步。在這種情況下,晉國政府決定避開強敵楚國,轉向實力較弱的赤狄。以提振晉軍的雄風,并且擴張晉國的土地。
當時赤狄主要分屬四個部落,即潞氏、甲氏、留吁和鐸辰。
公元前594年,赤狄的潞氏部落發生了一起政變。
潞氏的執政大臣叫“酆舒”,這個人很強悍,根本不把酋長嬰兒(嬰兒是潞氏酋長的名字)放在眼里。有一次跟酋長發生爭執,一時怒起,就殺了酋長嬰兒的夫人,并且還打傷了酋長的一只眼睛。這個酋長的夫人,就是晉國現任國君晉景公的姐姐。
事情傳到晉國之后,晉景公大怒。決心要討伐潞氏,要求諸大臣商議此事。此時的晉國高層還沒有從邲之戰的失敗陰影中走出來,很多人都反對與潞氏赤狄開戰,因為潞氏的執政大臣酆舒這個人很有些才干與本領。
這時晉國的大夫伯宗站出來說話了:“酆舒那點本領算什么呀,這個人有五大罪狀,一是不祭祀祖先;二是沉溺于酒色;三是不任用賢人;四是殺害酋長夫人,我們國君的姐姐;五是打傷了酋長的眼睛。這個人雖然跟商紂一樣有點小聰明和小才能,可是只會自取滅亡罷了。”
晉景公讓荀林父統率大軍,前往討伐潞氏赤狄。
作為中軍元帥,荀林父對邲之戰的失利負有相當大的責任,但晉景公仍然讓他官復原職。這種信任使得荀林父感激涕零,決心要以一場完美的勝利來報答國君的信任。
荀林父率領晉軍主力深入狄境,雖然晉軍的軍隊素質比起楚軍還有些差距,但是與潞氏赤狄相比,那就不是同一層次了。
晉軍勢如破竹,六月十八日,潞氏赤狄的主力與晉軍在曲梁(今山西省潞城縣西)展開決戰。晉軍勇不可當,潞氏赤狄的軍隊被晉軍圍殲。
八天以后(六月二十六日),潞氏赤狄的全境都落入晉軍之手,潞氏滅亡。
酋長嬰兒被俘,后來被送到晉國安置。潞氏的執政大臣酆舒逃跑到衛國避難,衛國人不敢得罪晉國。將酆舒引渡到晉國,最后被晉國政府下令處死。
這次輝煌的勝利為荀林父挽回了面子,也極大地鼓舞了晉軍的士氣。
正當荀林父的大軍還停留在潞氏赤狄的地盤上時,西面的秦國卻趁火打劫。
七月,秦桓公帶領秦軍攻入晉國企圖撈點好處,兵鋒抵達晉國境內的輔氏(今陜西省大荔縣東)。晉景公率軍親征,晉軍將領魏顆作為前線指揮,在輔氏地區與秦軍作戰。秦軍發現晉軍還是不好惹的,吃了個敗仗,晉軍俘虜了一名秦軍的大力士。
晉軍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在兩條戰線上均取得了勝利。
晉景公決心徹底鏟除赤狄的勢力,當時赤狄還有甲氏、留呈和鐸辰三個部落。
在滅潞之戰的次年(公元前593年),晉景公以名將士會為統帥,率領大軍進擊赤狄的這三個部落。這三個部落原先實力就不如潞氏部落,況且士會善于用兵,進軍十分順利。這次掃滅赤狄余部的戰爭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甲氏、留呈和鐸辰三個赤狄部落全部被晉軍攻破,土地并入晉國的地盤。
自從齊桓公和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戰略以來,晉軍這兩次掃滅赤狄所取得的“攘夷”戰果最為顯著。連晉景公也感到有點意外,既然“攘夷”了,免不了要表示“尊王”一下。晉景公安排了一次盛大的獻虜活動,把赤狄的俘虜綁赴周王的都城,趁機向周王表示尊敬之意。
士會在掃滅赤狄返回國內后,受到了空前的禮遇,他個人的威望也達到了頂點。他接任了晉國中軍元帥之職,即三軍總司令,并且兼任晉國的執政大臣。
一年后,明哲保身的士會急流勇退。主動讓出中軍元帥的職位,由原上軍副司令郤克接任(郤克曾是士會的直接部下)。
雖然赤狄四個部落被掃滅了,但是有一部分逃出的赤狄人聚集到了廧咎如(今河北安陽西)。為了防止赤狄人的重新崛起,晉國政府準備對赤狄進行最后一次打擊,以徹底杜絕赤狄人的隱患。
公元前588年,中軍總司令郤克會同衛國將領孫良夫,共同發動對赤狄的最后一戰。這個赤狄余部無法抵擋晉和衛聯軍,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至此,晉國對赤狄的掃滅大功告成。這使得晉國得到了廣大的土地與人口,并且消除了長期威脅晉國的軍事隱患,為晉國重振雄風打下基礎。
上一篇:所向無敵-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揮舞著的經濟大棒-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