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失敗自刎
唐朝末年,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賦斂無度,加之水、旱災害,民不聊生,百姓反抗日甚,以致爆發(fā)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
黃巢(?—884),曹州冤句縣(今山東荷澤)人。善騎射,愛交游,曾參加幾次科舉考試未取。唐朝政府在安史之亂后,把鹽收歸官賣,不斷提高鹽價,人民買不起,被迫淡食,黃巢販賣私鹽,受人民歡迎。唐政府為壟斷鹽利,不準私販。私鹽販組成武裝集團,和唐朝巡查兵進行斗爭,黃巢和王仙芝就是武裝集團的領導人,他們常和巡卒作戰(zhàn),有豐富的武裝斗爭經驗,又因以比官鹽低的價錢賣鹽給民眾,解除民眾淡食痛苦,所以為民眾所親近,當民眾反抗統(tǒng)治剝削時,他們站在民眾的一邊。黃巢當時已聚眾數(shù)千人加入王仙芝領導的起義軍。起義初期在今山東、河南、湖北、安徽等地,打了很多勝仗。
唐王朝對起義軍用軍事鎮(zhèn)壓失利,便用招安授官來誘降,王仙芝曾動搖,黃巢反對。不久,王仙芝敗死,余部在尚讓領導下,投奔黃巢,推黃巢為主,號“沖天大將軍”,意為沖垮唐王朝的統(tǒng)治。建年號“王霸”,即建立王朝和霸業(yè)。
黃巢起義軍由山東進入河南,轉戰(zhàn)安徽,渡長江,進入江西、浙江,為避免與唐重兵決戰(zhàn),起義軍從仙霞嶺(今浙江江山縣南)開七百里山路進入福建,攻占福州、廣州,發(fā)表文告,揭露唐王朝政治腐敗、宦官專權、官吏貪暴、科舉不公。要求嚴禁刺史增殖財產,要求懲辦貪官污吏。宣布,要北上攻打長安。起義軍攻取桂林,乘大木筏沿湘水進入湖南,在潭州(今湖南長沙)殲唐軍十萬,攻占江陵(今屬湖北),原擬北渡漢水,進中原,但在荊門(今屬湖北)遭唐軍伏擊,改路線順長江東下,席卷江西、浙江,進入安徽、河南。義軍紀律嚴明,沿途民眾從者如流,發(fā)展到六十萬人,降洛陽,克潼關。廣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五日,唐僖宗棄長安,奔四川狼狽逃去。當天,黃巢率領義軍進占唐京長安,民眾張燈結彩,夾道歡迎。大將尚讓對百姓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不象唐朝不愛惜你們,你們照常安居,不要害怕。黃巢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tǒng)”,建立了政權。
大齊政權建立后,以為大功告成,沒有采取進一步有效措施,致使起義軍由勝利逐漸走向失敗。黃巢未派勁旅追殲唐殘余勢力,給了僖宗喘息機會,他糾集殘余力量,聯(lián)合附近藩鎮(zhèn)武裝,圍困義軍。長安缺乏后方的軍資供應,糧食無法解決,以致剝樹皮充饑。負責長安東北駐守同州(今陜西大荔)的義軍將領朱溫叛變,投降了唐朝,借調的沙陀李克用騎兵四萬也來助戰(zhàn),義軍被迫撤出長安,圍攻陳州(今河南淮陽),又打了敗仗,金統(tǒng)五年(884)六月十七日,黃巢和兄弟黃鄴、黃揆、外甥林言等退到狼虎谷(今山東萊蕪境),力竭自刎而死。起義軍失敗,但猛烈地沖擊了封建制度,不久唐王朝也滅亡了。
黃巢起義攻占唐首都長安,僖宗逃跑,未緊追窮趕。使之得以向起義軍反撲;加以起義軍未建立鞏固根據(jù)地,軍糧缺乏;又內部叛降,削弱力量,所以最終失敗。
上一篇:高敬亭被錯殺
下一篇:黃河在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