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蛇出洞·北魏太武帝滅夏
晉劉裕北伐滅后秦之后不久,關(guān)中為鐵弗屈丐所占,407年建立夏國。當(dāng)時北方人謂胡父鮮卑母的人為“鐵弗”,后以此為姓。屈丐以姓鐵弗為恥,改姓赫連。傳位至赫連昌時,諸子相攻,關(guān)中大亂。北魏太武帝見赫連昌的主力由其弟赫連定率領(lǐng)在長安與司空奚斤作戰(zhàn),便率兵乘夏都城空虛西伐,渡君子津后,棄下步兵,選輕騎三萬,倍道兼行。群臣都諫言:“統(tǒng)萬城非常堅固,城高有十仞,基腳厚三十步,上寬十步,非一日所能拔下。現(xiàn)陛下率輕兵討伐,進攻不下,退又缺乏軍用糧資,不如讓步兵和攻城用具一起到。”太武帝答道:“大凡用兵之術(shù),攻城是最下策,只是在不得已的時候才用。如果把攻城之具一起運到,敵軍必然當(dāng)心就會死守。假如不能及時攻下,就會食盡兵疲,城外又掠搶不到什么,這才是最下策。我今天以輕騎攻到城下,敵軍原聽說有步兵,現(xiàn)在只見到騎兵,心理就要安閑得多。我又以弱兵去引誘敵軍出來,就可一戰(zhàn)則勝。之所以會一戰(zhàn)則勝,是這些土兵離家二千多里,后面又有黃河險灘,即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這些兵力用來決戰(zhàn)會有余,攻城則不足。”于是繼續(xù)行軍,到達后在黑水扎營,把一部分士兵埋伏在山谷,以少量的兵卒攻到城下。這時赫連昌的一名將領(lǐng)狄子玉投降過來,說赫連昌已派使者去邀赫連定趕來援助,赫連定認為:“都城堅固不能攻拔,待抓住奚斤后再返回,到時候再內(nèi)外夾擊,沒有不能贏的。”于是赫連定的兵力繼續(xù)留在長安。太武帝得知這一情況便退軍城北,示敵以弱,又遣永昌王拓跋健和娥清各率五千士卒,向西抄掠居民以充軍資。北魏軍中有士兵犯罪,投靠敵軍,告訴赫連昌北魏軍已經(jīng)糧盡,士卒靠野菜充饑,攻城器具等輜重都在后面,步兵尚未趕到,可趁此進攻。赫連昌便引兵出城,步、騎兵共三萬。魏的司徒長孫翰等都說敵軍步兵陣很難攻,應(yīng)避其鋒,等步兵到后,再一起奮戰(zhàn)。太武帝說:“不行,我之所以遠道趕來討伐,本來就擔(dān)心敵軍不出來,現(xiàn)出來又害怕,避而不擊,恐怕以后對我們更不利。”于是作收軍逃走狀,讓敵軍追來,牽著敵軍鼻子跑,先把他們搞疲勞再打。赫連昌見北魏軍退,果然鼓噪向前,并把陣法向左右兩翼展開,行了五六里之后,太武帝回師沖撞敵陣,但敵軍陣法紋絲不動。適逢大風(fēng)突起,方術(shù)官趙倪提出先收兵,再從長計議,被宰相崔浩喝住。太武帝把兵分為兩組,分別向左右翼進攻。激戰(zhàn)中太武帝從馬上墜下,敵人逼近,太武帝躍上馬殺死夏尚書耶律文,又殺死騎兵十多人,自己也為亂箭所傷,仍奮不顧身,其他將士更是以一當(dāng)十,敵軍大潰。赫連昌來不及進城,只得投奔上邽。北魏于是攻下統(tǒng)萬,夏國滅亡。(《北史·夏國傳》)
上一篇:出奇制勝·劉锜出奇用詐大敗金兀術(shù)
下一篇:調(diào)虎離山·盧賁恃功犯險,帝命廢官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