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軍事工業創辦與分布(19世紀60年代起)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清政府出于鎮壓農民起義和抵御外國侵略的需要,陸續興辦了一些使用機器生產近代武器的兵工企業。
最早的兵工廠是兩江總督曾國藩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在安慶創建的安慶內軍械所。同年,江蘇巡撫李鴻章在上海建洋炮局。次年遷往蘇州,稱蘇州洋炮局。這兩個廠主要生產洋槍洋炮和彈藥,供湘淮軍鎮壓太平軍之用。安慶內軍械所還開始試制小火輪。1865年,李鴻章將蘇州洋炮局遷往江寧(今江蘇南京),建金陵制造局,并與曾國藩在上海建江南制造總局。1866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建立福州船政局,專門制造蒸汽艦船。1867年,曾國藩在江南制造總局也設立船廠。同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建立天津機器局。從此,風氣大開,從沿海到內地,從中原到邊陲,兵工企業相繼建立。
在晚清半個世紀中,清政府先后創設各類兵工廠和制造局40余個。著名的有江南制造總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和漢陽兵工廠等。
江南制造總局是中國第一個綜合性兵工廠,既能制造槍炮、水雷等近代武器彈藥,又能修造輪船,兼能煉鋼。它制造出中國第一艘木殼明輪船,最早成批生產后膛槍炮,在技術上有不少方面在中國處于領先地位。金陵制造局以生產新式火炮為主,曾仿制較新式的克虜伯快炮、諾登飛快炮和加特林機槍,并在馬克沁機槍問世(1888年)后僅四年便仿制成功,成為亞洲第一個能生產自動武器的兵工廠。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為發展近代海軍而專門創辦的,具有造百米長、2,500噸船舶的能力。開辦40年間,共造各類艦船40余艘。天津機器局在規模上僅次于江南制造總局,主要生產彈藥,兼造步槍和水雷等,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毀于戰火。漢陽槍炮廠是湖廣總督張之洞于1892年創辦的,是繼江南制造總局之后又一個制造槍炮、火藥和彈藥的大型綜合兵工廠,產品以步槍聞名,所仿制的德國毛瑟步槍,又稱“漢陽造步槍”,一直生產到民國時期。
晚清兵工企業重要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依靠進口,技術人員亦多聘自英、法、意等西方國家,廠局由清政府委派官員管理,所需經費由清政府統一籌撥。除少數大型廠局,眾多小型兵工廠分散于各省,限于資金、設備和技術力量,只能維修軍械,生產常用彈藥。各兵工廠管理方式落后,產品規格制式也較混亂。
晚清軍事工業的創立,改變了中國手工制造兵器的歷史,并逐步引進西方近代軍事科技,縮小了與西方國家在武器制造方面的差距。
江南制造總局炮廠生產車間
金陵制造局制造的各種武器
上一篇:《完顏亮攻宋之戰(1161~116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晚清創辦軍事學堂分布(1866~1911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