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藥大王”的坎坷不幸
“炸藥大王”——瑞典著名科學家,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B.Nobel,1833—1896),一生不畏艱險,研究炸藥。前后發明了硝化甘油、安全炸藥、無煙火藥等,相繼獲得350項發明專利權。臨終時留下遺囑:將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存入銀行,以其利息分別獎給對于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和平事業有杰出貢獻的人,1968年增設經濟學獎,這就是目前世界最高榮譽的科學獎——諾貝爾獎。
諾貝爾一生坎坷,4歲為了謀生隨父離開祖國,展轉芬蘭、俄國等歐洲國家。15歲因經濟窘迫綴學在家,料理家務。17歲到美國學習機械,兩年后回國,在他父親辦的工廠中任職。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機械師,可是諾貝爾卻熱心于化學研究。
為了科學研究,諾貝爾出生入死、歷盡磨難,多次從不幸中獲得余生。1864年9月的一次實驗時,突然發生爆炸,摧毀了實驗車間,炸死了5名助手,他的年僅21歲的弟弟也不幸喪生。這次災難,在全國造成巨大恐懼和驚慌,引起了社會輿論的譴責和壓力。政府也下達禁令,不允許在陸地上再搞實驗。他父親從此癱瘓不起,家庭生活陷入拮據。在個人安全與科學發展,在成功與失敗的天平上,諾貝爾面臨兩條道路的選擇。諾貝爾經過痛苦的思考,毅然決定:面對死神,繼續戰斗,不怕威嚇,堅持實驗。不準他在陸地上進行實驗,諾貝爾就和他哥哥租了一條船,在馬拉爾湖上,利用簡陋的儀器,繼續進行實驗。3、4年間,數百次的失敗,都沒有動搖諾貝爾的獻身科學的決心。1867年,在一次研制炸藥引爆劑實驗時,突然發生爆炸,把實驗室的東西幾乎全部拋到天空,室內外濃煙滾滾。面對殘局,人們擔心的議論:諾貝爾這次真完了!突然,諾貝爾竟從濃煙中爬了出來,雖然他臉上血跡斑斑,卻熱淚盈眶地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科學實驗的艱苦曲折,并沒有嚇倒諾貝爾,而政客、權勢的圍攻和朋友的出賣,使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他在法國從事研究實驗時,法國政府對他千萬百計的敵視和攻擊。說他盜竊機密,有間諜罪行,警方查封了他的實驗室,沒收了他的藥品和炸藥,吊銷試驗許可證,禁止實驗工廠出產。并威脅要將他逮捕下牢。無奈之下,他傷心地離開了巴黎。在美國,有人剽竊他的研究成果和產品配方,稍加修改,冠以新名,使他的研究陷入困境。在英國他也屢遭攻擊和中傷,由于權威們的卑劣行徑,使諾貝爾的黃色炸藥長期不能在英國生產和應用。他的助手巴布等人,見利忘義,背叛出賣了諾貝爾。盜竊他的成果和利用他的名義搞投機倒把,把他卷入“巴拿馬丑聞”之中。為此,諾貝爾說:幾百萬法朗的損失,也遠不如他信賴的合作者那種背信和貪婪以及國家官員的腐敗更使他感到心緒煩亂。在他晚年,一個剽竊者偷去了他的成果,反而惡人先告狀,反誣諾貝爾“竊搶了別人的成果”,而訴訟于法庭。此事雖然法庭最后主持公道,但諾貝爾受到了侮辱和精神打擊,使他晚年的身體健康進一步嚴重惡化。他心情沉痛地說:“現在我的頭部和全身都遭到了打擊,國家法律中的某些東西已經腐爛了”。
把生命和財產全部獻給科學事業的諾貝爾,遭此不幸,實在遺憾。如果諾貝爾能夠得到當時政府的有力支持,如果能有一個良好寬松的社會環境,他定會做出更驚人的成果。
上一篇:“永久氣體”的消失
下一篇:“鄭衛之音”蒙冤千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