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荷美民族英雄貝漢津因貴族出賣而被捕
貝漢津(Behanjin或Behanzin,1844—1906)是達荷美(現貝寧人民共和國)阿扎胡托王朝格萊萊國王之子,名孔多太子。出生于達荷美王室,早年留學法國。其父格萊萊統治時期,達荷美成為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1884—1885年西方列強召開的“柏林會議”上確定了瓜分非洲的原則,達荷美成為法國向西非擴張的首要目標。
1889年12月格萊萊去世,孔多太子繼承王位,稱“貝漢津”王。他剛剛繼位,立即廢除1878年法國逼迫其父簽訂的條約,不承認法國擁有控制沿海地區的權力;從英、德購置新式步槍,建立正規軍。翌年2月,法國殖民者就從海上炮擊科托努城,殘酷殺害奮起抵抗者。目睹殖民者的暴行,貝漢津決心擊退入侵之敵。貝漢津率部5000人猛攻波多諾夫和科托努的法國占領軍。幾經激戰,法軍傷亡慘重,被迫求和,于1890年10月3日簽訂了“維達條約”。條約規定,達荷美對整個沿海地區擁有主權,法國取得了對波多諾夫的保護權和占領科托努,但要每年交2萬法郎作補嘗。
為了徹底擊退法國侵略軍,貝漢津在條約簽訂后就積極備戰。他利用列強在西非的矛盾,從英、德的商行購買新式武器,充實自己的實力。在1892年5—11月發生的第二次法達戰爭中,貝漢津集中全國兵力,進行了英勇抵抗,多次激戰。11月18日,因寡不敵眾,首都阿波美失陷,貝漢津被迫率余部北撤,繼續抗法。法國立貝漢津的弟弟古里奇任達荷美國王。第二次戰爭失敗后,貝漢津軍隊的戰斗力日趨下降,一些王宮貴族和酋長紛紛投敵。1894年1月25日,因叛徒出賣而被俘。先后被流放到馬賽、馬提尼克島,囚禁于阿爾及利亞。1906年12月10日,病逝于囚禁地。
貝漢津領導的抗法斗爭雖敗尤榮。他的英雄事跡,一直激勵著達荷美人民為民族獨立和自由而斗爭。
上一篇:達爾文飲恨終生
下一篇:達里麻被擒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