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韶關之旅·九龍潭·九龍白水懸流下
惠州西北約18公里處有原屬博羅縣、今劃為西湖風景區的九龍潭和湯泉,這里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瀑布和溫泉結合的游覽區。早在《廣東新語》里,屈大均就認為湯泉為廣東三白水山即陽春、增城、博羅(即今湯泉)之勝。
九龍潭古稱白水山,位于象頭山南面,是羅浮山脈組成部分。山地由堅硬的花崗巖構成,地質構成較為復雜,斷層、節理很多,風化后形成許多懸崖和巨石。九龍潭“懸泉百仞下注,山凡八、九曲,一曲一潭”。它從200多米高處,飛越八、九處懸崖,每一級瀑布都沖擊成一個深潭,潭滿水溢,又沿懸壁飛流直下,如九龍躍水。在潭旁蒼崖上,刻有蘇軾“一洗胸中九云夢”詩句和“出山不濁”題字。
九龍潭附近還有佛跡巖、佛跡寺等古跡。佛跡巖是巖石上的數十個形似腳印的小穴。宋唐子西《佛跡石記》說這些巨人腳跡有的長達數尺,一個腳趾就有幾寸長,“散印于巖石之上,深二寸許”。相傳這是巨佛到龍潭湯泉,沐浴齋戒,然后去羅浮山朝拜佛祖,而在崖邊留下的印跡。后來,在這白水山下便建成了佛跡寺,不少善男信女前來沐浴湯泉,祈求上天福祐。其實這些“足跡”主要是由瀑布長期飛濺沖擊溶蝕而成的。明嘉靖年《惠州府志》有:“按石有跡,多在寒泉垂瀑之處,為水激窳而有形,或似于跡,世俗弗察,偽云佛爾。”
九龍潭西南不遠還有一個高溫礦泉——湯泉。其泉眼有十多個,水溫高達70℃,屬重碳酸型高溫礦泉,它對皮膚病和關節炎有一定的療效。這個湯泉的特點是:在其熱水泉的兩邊又同時有一個冷水泉,一熱一冷,近在咫尺。而大多數泉區一般僅有熱泉或者僅是冷泉。據考察,這是由于地質構造的不同形成的,熱泉來自地層深處,沿山麓大斷裂帶噴出;冷泉則主要是地面水沿花崗巖節理或地表的一些斷裂下滲后,遇花崗巖、頁巖等不透水層被迫再從巖石裂隙中噴出。
白水山、佛跡巖和湯泉在北宋時就已有名。蘇東坡在惠州三年多,曾數次來此游玩。紹圣二年(1095)有其“游白水山、佛跡巖,沐浴于湯泉,晞發于懸瀑之下,浩歌而歸”的記載。蘇東坡對九龍潭非常欣賞,說它是“雙溪匯九折,萬里騰一鼓。奔雷濺玉雪,潭洞開水府”。游罷九龍潭和湯泉,蘇東坡興之所至,賦《佛跡石》詩:“湯泉吐焰鏡光開,白水飛虹帶雨來。勝地鐘靈傳異事,巨人留跡寄蒼苔。”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清東西陵之旅·清東陵·豐臺峪下尋昌瑞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清東西陵之旅·裕陵·乾隆巧點金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