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賁對策遭忌
劉賁,字去華。幽州昌平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劉賁應制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唐代末年,軍閥割據,宦官柄政,兇丑朋延。外脅群臣,內制皇帝。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劉賁因對宦官挾制皇帝,把持軍政大權,以至于政由宦官出的局面常痛心疾首。所以,明知宦官權勢兇燃,而劉賁還在對策中說:“奈何以褻近五六人總天下大政,外專陛下之命,內竊陛下之權,威懾朝廷,勢傾海內,群臣莫敢指其狀,天子不得制其心,禍稔蕭墻,奸生帷幄……”并以萬余言痛陳宦官柄政給國家造成的危害:“……陛下親近貴幸,分曹建署,補除卒吏,召致賓客,因其貨賄,假以聲勢,大者統藩方,小者為首牧,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奸欺之罪。故人之于上也,畏之如虎狼,惡之如仇敵。今海內困窮,處處流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鰥寡孤獨不得存,老幼疾病不得養,加以國權兵柄顓于左右,貪臣聚斂以固寵,奸吏因緣而弄法,冤痛之聲,上達于九天,下入于九泉,鬼神為之怨怒,陰陽為之愆錯……臣所以為陛下發憤扼腕,痛心泣血也。”在對策中,劉賁為皇帝明陳大義,要皇帝去奸倖,近忠臣、遠小人、親君子。
當時,主考官雖見劉賁之對策,嘆為妙文,但由于俱怕宦官,不敢錄取劉賁,劉賁因而下第。
后來令孤楚、牛僧孺都上書推薦劉賁為幕府,因此,劉賁才被授秘書郎。而不久,即遭宦官誣陷,被貶為柳州司戶參軍。
在劉賁對策后七年,即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宦官所導致的“甘露之難”發生。
如果劉賁的對策能被重視,宦官勢力能被扼制,恐怕就不會產生“甘露之難”了。所以良好的策略需要明主的識鑒。
上一篇:劉禪樂不思蜀
下一篇:劉銘傳慘淡經營付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