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慘淡經營付東流
劉銘傳是清代保衛臺灣、建設臺灣的第一人。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他被冠以巡撫頭銜督辦臺灣軍務。在1884年這一年中,他率領將士機智勇敢地消滅了法國侵略軍的有生力量,多次擊敗法軍進攻,悍衛了臺灣。戰后,他為首任臺灣巡撫。任職期間(1885~1891),他實施了自己設計的“臺灣近代產業開發計劃”。短短的幾年,使臺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出現了新氣象。臺灣史專家連橫在《臺灣通義·度支志》中肯定他:“凡百新政,次第舉行”,“臺灣之富未可量也”。然而,腐敗的清政府,在一片反對聲中,竟把劉銘傳革了職。后來,又在《馬關條約》中把臺灣割給了日本。劉銘傳保衛過、建設過的臺灣島就這樣付諸東流了。劉銘傳是行伍出身。他以勇猛善戰而受到朝廷重用,不懂得官場中奉迎拍馬、蠅營狗苛的勾當,因而他革故鼎新、建設臺灣的巨大成就,反被“內外臣工多所嫉忌,而臺灣紳士亦肆為蜚語”(《臺灣通史·經營犯》)。主要原因還是清朝統治者愚味無知,把劉銘傳引進外資,共同開采基隆煤礦的創舉誣蔑為“過激”!就在這上下一片昏饋的滅殺下,葬送了劉銘傳領導臺灣人民用生命和汗水建設起來的臺灣島。這一教訓告訴我們:改革開放離開了“大氣候”、“小氣候”這些必備的條件,也是不能成功的。
上一篇:劉賁對策遭忌
下一篇:劉錦棠臨終猶念中日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