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尼贊普
弁尼贊普,漢譯名 “足之翦”,赤松德贊之子,唐德宗貞元十三至十四年 (797——798) 在位。
弁尼贊普統治時期,吐蕃勢力已空前強大,奪取了唐朝51州,屬下有160多萬各族人民,但由于連年征戰,士兵死傷慘重,勞動力減少,更需要從精神上麻痹勞動人民。其父所創的佛教喇嘛制度進一步發展,喇嘛費用由王室提供,高級喇嘛成為一個新的統治階層。
弁尼贊普從小深居宮中,沒能親身體驗到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及整個社會貧富兩極的懸殊。曾推行過 “均產主義”形式的改革。在弁尼贊普上臺伊始,他親自主持建立佛塔和佛像。在佛塔、佛像建成之時,他舉行了隆重的典禮儀式。為崇敬佛教,他下令所屬人民除器械、牲口外,將最好的金銀財寶等珍貴物品貢獻給寺院。于是地主貴族們獻給新建的寺院許多金銀財寶,但大多數窮人獻上的只是破衣破布,好一點的是舊羊皮襖。弁尼贊普看到所獻之物差別如此之大,大為不解。他馬上質問貢獻舊衣物的一群農牧民:“你們貢獻的物品,與有些人的物品差別如此之大,你們對佛的信心為何與別人有如此之大的深淺不同呢?”貧苦的農民答道: “這不是信心深淺的不同,而是由于貧富不均所造成的現象啊?!?/p>
弁尼贊普立即叫手下心腹了解國家貧富懸殊的情況,果如前面農民所述。他為了緩和農民不滿,他下令采取“填平補齊”的政策,把國中貧富平衡起來。讓貴族有錢的大戶拿出財寶集中起來,讓窮人均衡分配。第一次下令后,只有少數貴族拿出寥寥財寶。他又第二次下令,仍少見成效,于是第三次下令,并叫官員監督強制執行。這終于遭到了封建貴族強烈反對,以王太后(弁尼之母側棚氏)宗族為代表的大貴族為保護自己利益,多次密謀暗殺弁尼,因弁尼有所察覺戒備森嚴難以成功。但他們終于說服弁尼的母親,趁弁尼不備時下毒將其毒死,弁尼死后,他推行的改良主義均產政策也宣告失敗。
上一篇:崇宗李乾順
下一篇:德宗李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