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武訓傳》開了思想運動先河
電影《武訓傳》是由孫瑜編導,由昆侖電影公司于1950年底攝制完成。這部新放映的電影是講述清朝末年,山東堂邑(今聊城西)人武訓幻想“念書能救窮人”,畢生為興辦“義學”行乞討錢艱苦奮斗,從而受到封建統(tǒng)治者表彰的“千古奇丐”的悲劇。歌頌了堅持到底,鞠躬盡瘁的奮斗精神,通過武訓興義學幻想的破滅,反襯農民革命的正確。但影片同時宣揚了受侮辱而不怨恨,受壓迫而不抗爭的消極思想。影片公映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951年在報刊上展開了一場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僅四個月在報刊上就發(fā)表贊揚文章40多篇,也有人對此提出批評。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毛澤東起草的《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的社論,嚴厲批評對武訓及電影《武訓傳》的贊揚,指出:“電影《武訓傳》的出現,特別是對于武訓和電影《武訓傳》的歌頌竟至如此之多,說明我國文化界的思想混亂達到了何等的程度。”“資產階級的反動思想侵入了戰(zhàn)斗的共產黨”。社論認為影片“狂熱的宣傳封建文化”,應當開展關于電影《武訓傳》及其他有關的武訓的著作和論文的討論,以澄清文化界的混亂思想。討論和批判這個電影,提出的不僅是如何評價武訓這一歷史人物的問題,而且引伸到如何看待中國近代的歷史和中國革命的道路。這次批判,實際上成為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一部分,形成了建國后文化思想戰(zhàn)線上的第一次全國規(guī)模的批判運動。劇組人員,發(fā)表過贊揚文章的人及有關領導同志都作了檢查。同年8月底,討論和批判告一段落。對電影《武訓傳》是可以討論的,對它的缺點和錯誤也可以批評。但許多文章采取否定一切,無限上綱的作法,指責電影《武訓傳》是向新中國挑戰(zhàn),是“反動宣傳”、“反動電影”。嚴重混淆了思想認識問題以及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的界限,這次批判實際上形成了一次政治批判運動,在一個長時間內對文化教育界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上一篇:批判《園丁之歌》
下一篇:拋棄良策,庸才坐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