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李大釗
《李大釗》: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五四時期著名學者、教授、政治活動家,1927年被軍閥張作霖殺害于北京。工詩、文、聯,有《李大釗文集》、《筑聲劍影樓剩稿》等。
“亢慕義齋”印
這是李大釗鈐蓋在當年北大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圖書上的印記。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倡導下,受他影響的一批熱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青年,經過醞釀和討論之后,秘密組織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最初參加這個研究會的有鄧中夏、黃日葵、高君宇、朱務善、羅章龍、劉仁靜等1 9人。1 9 2 1年1 1月,為了擴大影響,并在校園內取得合法地位,決定讓研究會公開活動,于是以19名會員的名義寫了一個《發起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啟事》。經蔡元培校長同意,該啟事登在1921年11月17日的《北京大學日刊》上。啟事刊出后,全校為之震動。從第二天起,就有人報名,除北大學生外,不少外校同學也前來報名。后來外地的工人、學生聞訊也報名參加,成為研究會的通訊會員。大釗同志看到報名者這樣踴躍,喜出望外,對會員們說:“蔡先生很明智,要知道這次我們初步獲得成功,是大家長期努力所致,今后還應本此精神,繼續工作,打開局面。”他的話使會員們深受鼓舞。研究會公開成立后,需要有活動場所。他們幾經交涉,得到有膽有識的蔡元培的支持。蔡元培撥出西齋宿舍中兩間寬敞的房子,作為研究會會址。有了房子,會員們歡騰雀躍,連日聚會。大釗同志也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朗誦詩歌,表示慶祝。那么,給這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房子起個什么名字好呢?大釗同志與會員們商議:就叫它為“亢慕義齋”。“亢慕義”是德文共產主義的譯音,“亢慕義齋”成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代名詞。因此當時凡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圖書,統統打上了“亢慕義齋藏書”的印記。直到現在,北京大學還保存著蓋有這種印記的藏書。
青年時代的李大釗
上一篇:閑章趣談·李可染
下一篇:信札趣談·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