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戲文劇本多散佚
戲文由于形式上的俚俗,內容上多反映人民的呼聲,既富于斗爭性,又富于創造性,因此深受群眾的歡迎。自南宋初至元末,始終在民間廣泛流行不衰。然而戲文劇本,現在保存下來的卻很少,根據近人輯錄,可考戲文劇目二百三十八個,但傳世的劇本,還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明中葉以后,許多著名戲文劇本又都被文人肆意篡改,真本幾乎喪失殆盡。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戲文本是民間產物,它的劇本,不過是師弟相傳,本來就流傳不廣,而更重要的是,戲文來自民間,歷來不為文人所重視,正所謂“士大夫罕有留意者”。當時的統治者對戲文更是深惡痛絕。朱熹于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在福建漳州為宮時,就曾下令禁演戲文,明永樂九年也下過一道榜文。據明顧起元《客座贅語》所載“國初榜文”說: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七月初一日,該刑科署部給事中曹潤等奏:“乞敕下法司,今后人民娼優裝扮雜劇,……但有褻瀆帝王圣賢之詞曲,駕頭雜劇,非律所該載者,敢有收藏、傳誦、印賣、一時拿送法司究治。”奉旨:“但這等詞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凈,將赴官燒毀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殺了?!边@里說的詞曲、駕頭雜劇即指戲文和雜劇,這是何等嚴酷的懲罰。由于文人的輕視,聽其散佚;統治者的扼殺,使得戲文劇本大部不傳。以致造成了長久以來戲文研究幾乎近于空白的狀況,晚清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由于戲文材料不足,也未能給予充分重視。
上一篇:宋代官營商業的敗落
下一篇:宋軍不和·楊繼業無援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