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創收的失誤
在商品經濟的狂飆中,教師創收已成最為嚴重的教育危機之一。
1988年5月24日,一份緊急報告擲地有聲地落在浙江省教育工會主席辦公室的辦公桌上:湖州市15名教師不辭而別、棄教從商;40多位教師提交了辭職報告,這些教師大部分是中青年業務骨干。
然而,這份報告已不能攪起工會主席的巨大驚恐了,這個省的溫州市,僅1988年上半年就有50多位教師離隊別圖他業……。
類似的消息,令人震驚接連傳出。
福建省寧德地區9個縣,到1988年5月中旬,已有835名中小學教師離職離校另找出路,致使147所小學停課,2874名學生失學。
廣東省1988年以來,已有2000多名中小學教師棄教經商或另謀職業,離職的多數是骨干或英語等短缺教師。許多學校,尤其是重點中學被迫停課,學生、家長怨聲載道……。
然而,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在職的教師,經商的吵鬧聲更是嚴重地攪亂了素來寧靜的校園。
貴陽市的很多中小學里,一到下課時間,校園里是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米粉、涼面、雪糕、面包、蒸紅薯、鹽茶雞蛋、鹵豆腐干……各種小吃琳瑯滿目。而攤主幾乎是青一色的教職員工。
四川安縣秀水鎮街頭上則是另一番景象:一群群小學生吃力地抬著一箱箱汽水,大汗淋漓,邊走邊用嘶啞的聲音呦喝:“買汽水啦,全鎮最便宜的汽水!”這種景象在這座小鎮隨處可見。當然,學生也有不參加叫賣的,但須交5元勤工儉學費。有的學校還要求學生上學帶能賣錢的酒瓶子、花草等東西,不然就要罰作業。
蘭州市的一些小學,老師規定學生放學后每人拿5瓶汽水去賣,誰先賣完誰先回家,有的同學賣不完只好拿回家找父母要錢。有的老師為了推銷汽水,號召學生早晚各喝一瓶,孩子只好硬著頭皮喝。有個學校從外面搞來了一批過時的服裝,硬動員學生每人買一件。還有的老師把一些學生并不需要的書刊推銷給學生,美其名曰“課外必讀“。
安徽滁州市某實驗小學的幾個教師,課間炸油餅賣給學生,開學第一天就賺10多元。另有一所小學的個別教師,居然在課堂上向學生推銷果丹皮。課堂上,喊的、叫的、交錢的、點貨的,熱鬧非凡……。
各地的學生家長紛紛驚呼:“這哪里像學校”?“救救孩子”!
教育,特別是普通教育,是國家的事業,世界各國的近代化過程中,都是把教育作為國家的立國之基,教師都是社會上最穩定的國家公務員。盲目地使教育納入“市場”,引進社會的商品競爭機制。只能是教育的大倒退。
上一篇:放松警惕,失“天險”陷被動
下一篇:教師流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