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廢立太子的風波
229年孫權稱帝,立長子孫登為太子,孫登早死,242年孫權立孫和為太子,封另一子孫霸為魯王。孫權對他“寵愛崇特,與和無殊”。尚書仆射是儀上書勸諫:太子與魯王應有所區別,以正上下之序。書三、四上,孫權不聽。孫霸降尊屈就交結當時名士,他妄想奪取太子地位。太子和魯王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中外朝臣分成了擁護孫和的擁嫡派和支持魯王的擁庶派。孫權偏袒孫霸,打擊擁嫡派。孫權長女,全琮之妻孫魯班與太子之母王夫人有矛盾,孫權欲立王夫人為皇后,她千方百計加以反對,深恐太子即位后對己不利,因此多次向孫權進讒言,無中生有誹謗太子,—次孫權患病,他派太子到孫策的廟宇祈禱,太子妃的叔父張休居處近廟,邀太子過訪,公主暗中派人窺視,她對孫權說:“太子不在廟中為您祈禱,在張妃家中商量事情。”又說:“王夫人見您患病,面帶喜色。”孫權大怒,王夫人憂病而死,他對太子更加不信任。魯王的黨徒楊竺等人借機生事,誣告太子,孫權為此大傷腦筋,陸遜、顧譚上疏勸諫:力陳嫡庶之分,以絕魯王非分之想。太子太傅吾粲要求讓魯王出鎮外地,令楊竺等人不得在京師,他又多次向陸遜傳遞消息,魯王與楊竺共同向孫權詆毀吾粲,吾粲被殺,顧譚遠徙交州(今廣州),孫權派人多次責問陸遜,陸遜竟因此憂憤而死,他又下令關押太子孫和,對孫霸結黨營私以害其兄的行徑也非常厭惡,曾對孫峻(宗室)說:“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將有袁氏之敗,為天下笑。”他怕釀成大亂,反復考慮了一年多,于250年下令:廢太子孫和為庶人,賜魯王孫霸死,殺楊竺,拋其尸于大江。因反對廢太子的群臣,被殺、賜死、斥歸田里者達數十人。最后立少子孫亮為太子。252年孫權病死,十歲的孫亮即位。
孫權廢立太子的風波,并沒有因他的病亡而風平浪靜。孫權死后諸葛恪掌握朝政,他是孫和之妃張氏的舅父,他大興攻魏,使吳元氣大喪,軍民怨恨,孫峻與孫亮合謀殺死諸葛恪。孫峻獨攬大權,他遣使賜死孫和,張氏隨之自殺。孫峻病死之后,由他的堂弟孫綝掌政,專橫跋扈,孫亮親政之后與他矛盾日深,258年孫亮被廢,貶遣為會稽王,孫綝立孫權另一子孫休為帝,會稽(浙江紹興)有謠言說亮當遠京城為天子,有人告發他有惡言,孫休黜亮為侯,亮自殺。264年孫休病死,立孫權之孫,孫和之子孫皓為帝,他是有名的暴君,吳國面臨更大的危機,280年孫皓降晉,吳亡。
孫權廢嫡立庶導致骨肉相殘,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不治之癥。馬周在給唐太宗的上疏中說:“漢晉以來,諸王皆為樹置失宜,不預立定分,以至滅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于私愛,故前車既覆而后車不改轍也。”孫權就是明知故犯,結果加速了東吳的滅亡。這類事情早已隨著封建社會的滅亡,變成了歷史的沉跡。但也告誡我們:在處理人事問題上,不要厚此薄彼,應當出于公心,端平一碗水。
上一篇:孫權信任奸臣呂壹
下一篇:孫權殺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