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劉子久
劉子久(1891 ~1975 ),原名劉光城,號飲湖。天津人?,F代著名畫家。1920年畢業于北京測量學校,次年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從金城學畫。1926年金城逝世后,參與創建湖社。1937年后任天津市美術館秘書,創辦國畫研究班,從事國畫創作和教學20余年。以山水名世,兼擅花鳥。山水長于臨古,融合四王與北宗諸家,講究丘壑布置,形成一種蒼勁的風格。20世紀50年代,他響應國畫革新號召,用傳統筆法表現新生活,深獲時譽。與天津著名畫家劉奎齡、陸文郁、蕭心泉合稱 “津門四老”,與劉奎齡并稱 “津門二劉”。曾任天津市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
《山水》成扇 劉子久
秋山蕭寺畫北宗
劉子久是一位功力勝過才情的畫家,這在他的山水扇面上反映得十分明顯。他的畫作章法謹嚴,筆墨蒼勁,賦色沉靜。其用筆雄強穩重,源出郭熙、李唐、馬遠、夏圭、戴進諸家。所畫山石林木茂盛蒼古,蓋得力于盛懋、王叔明、王石谷等人。在墨法上,劉子久兼用積墨、破墨、潑墨,濃淡干濕相得益彰,熔南北二宗于一爐。但就其總體繪畫風格而言,還是傾向于布局謹嚴、用筆蒼勁的“北宗”一路。其山水畫作品《深山閑居圖》《溪山平遠圖》《松山曲徑》《山居圖》《晴嵐暖翠》《樂山圖》《深山行吟圖》等,都顯示了他重傳統、重功力的風格?!肚锷绞捤隆返壬剿让鎰t更能體現北宗特點。
解放初期,劉子久試圖打破傳統技法不能反映現實生活和革命觀念的看法,開始改變昔日片面崇尚古人的觀念,大膽探索山水畫的創新。他帶頭走出畫室,到高山大河間寫生,率先創作出一系列具有時代精神風貌的新山水畫,在當時畫壇引起強烈的反響,被譽為新中國新山水畫的開路先鋒。這類作品有 《支援前線》《給軍屬拜年》《長城放牧》《為祖國尋找寶藏》《冒雨鋪軌》等。插著紅旗的運糧船和戴著光榮花的軍屬大娘等工農形象首次出現在中國山水畫中。
《山水》成扇 劉子久
《山水》成扇 劉子久
上一篇:翰墨趣談·劉墉
下一篇:扇面趣談·劉師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