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當清掃工
童第周(1902—1979)是中國和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是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開創者。他在脊索動物、魚類和兩棲動物卵子發育能力的研究上有獨特的發現,曾培育出著名的“童魚”。
童第周曾給金魚卵“動手術”;他把金魚卵外面的卵膜剝開,再剝開細胞膜,取出細胞核,又移進鯽魚的細胞核,……動過手術的金魚卵孵化出一種怪魚——是金魚般的身體,卻長著鯽魚一樣的尾巴。他又在鯉魚卵細胞質中提取出一種核糖核酸,注入到金魚的受精卵中;又用蠑螈卵細胞質的核糖核酸注入到金魚卵細胞,結果均孵化出既像鯉魚又像金魚、既像蠑螈又像金魚的怪魚。這些怪魚就是“童魚”。有人為“童魚”畫了畫,趙樸初題詩道:“異種何來首尾殊,畫師笑答是童魚。他年破壁飛騰去,驅遺風雷不怪渠。”
童第周的研究成果向人們證明了生物遺傳不僅細胞核起作用,細胞質也起很大作用。他的實驗為生物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用這種方法,可以“改造”生物,使生物按人們的需要繁殖新的品種。童第周搞科研嚴肅認真,“少說空話,多做工作”是他的座右銘。就是這樣一位享有世界名望的科學家,在“文革”時期,他竟被當做反動學術權威,被迫停止他的科學研究達十年之久。在那些日子,這位科學家每天被罰去打掃實驗室,當了一名清掃工。
十年對于科學家來說,是多么漫長啊!十年,科學研究會有多少發現和創造啊!在那個時代,何止一個童第周,全國有數百名科學家被迫中斷了科研工作,這是科學研究從整體上來講徘徊不前的十年。它所造成的損失的無法彌補的。
科學研究要有一定的社會條件。科學家的工作必需要有當權者的一定支持。讓科學家去當清掃工,讓科學家去到工廠、農村干任何一個普通工人,農民都能干的工作,這實在是一種愚蠢的行徑。
上一篇:突遇雪橇列車·一時措手不及
下一篇:統一勞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