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平定準噶爾叛亂時,原來被準部俘虜的維吾爾族各城首領大、小和卓木 (博羅尼都與霍集占)乘機逃回老家。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他們為恢復往日的統治,糾集維族各城上層分子發動叛亂。次年清廷派兵鎮壓,遭到拼命抵抗。但維族百姓不愿叛亂,哈密、吐魯番的伯克也協助清軍平叛。叛軍中的大多數都是被脅迫來的,一有機會就脫離叛軍。如在帕米爾高原的伊西洱庫河谷戰役中,維族首領鄂對、霍吉斯奉命在陣前舉旗大呼招降,頓時降者蔽山而下,聲如奔雷,小和卓木親自持刀截殺而不能制止,一次就歸降了12000多人。最后跟隨大、小和卓木走的只有妻子奴仆三四百人??梢姶蟆⑿『妥磕镜呐褋y是不得人心的。
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清軍在各族人民的大力協助下,最后粉碎了叛亂。大、小和卓木狼狽逃至巴達克山境內,其部將把大、小和卓木兄弟捉殺后,將尸首送給了清軍。
清政府在喀什噶爾等地分設參贊大臣、辦事大臣、領隊大臣,率兵駐守。他們皆統屬于伊犁將軍。
這些措施鞏固和加強了對天山南路的統治。從此,天山南北路通稱為新疆。
上一篇:《城鎮的發展》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大西軍的失敗》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