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劑
古作“齊”,指調劑。指在醫方的基礎上,調節某種藥味,使其成為適應某種疾病病證的藥方。《默觚上·學篇十二》:“(藥)非煅制不能入品,非劑和眾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不能調其過不及。”中醫認為,醫方是對癥治療某種疾病的基本配伍,但當主證與方義相同,兼證不同時,則可在該方的基礎上,對藥味加減。如古方桑菊飲原為辛涼輕劑,主治風溫初起的咳嗽,但是,如果兼見高熱、氣粗、喘促時,可加生石膏,就變成了辛涼重劑。中醫習慣上按藥物功能把方劑分為十類,即“十劑”。
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劑
古作“齊”,指調劑。指在醫方的基礎上,調節某種藥味,使其成為適應某種疾病病證的藥方。《默觚上·學篇十二》:“(藥)非煅制不能入品,非劑和眾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不能調其過不及。”中醫認為,醫方是對癥治療某種疾病的基本配伍,但當主證與方義相同,兼證不同時,則可在該方的基礎上,對藥味加減。如古方桑菊飲原為辛涼輕劑,主治風溫初起的咳嗽,但是,如果兼見高熱、氣粗、喘促時,可加生石膏,就變成了辛涼重劑。中醫習慣上按藥物功能把方劑分為十類,即“十劑”。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刻木記事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