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文彭
《文彭》:文彭(1498—1573),明著名篆刻家、畫家。字壽承,號三橋。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征明長子。以明經廷試第一,仕為國子監博士。繼承家學,能書畫,尤精刻印,風格工穩。與何震并稱“文何”。
“文彭之印”“文壽承氏”
根據考證,多數人認為這兩方印為文彭所刻。文彭飽讀詩書,能書畫,精研文字學,朝廷考試得明經第一,后來做南京國子監博士。文彭的父親文征明是位著名文學藝術家,也能篆印,文彭在家庭的熏陶下,亦喜治印。他在未得到能作印的石頭前,曾在象牙的印材上自篆,自己刻不動,只能請刻工李文甫為他鐫刻。后來,他意外得到了四筐青田凍石,從此就自己刻印了。這里面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他坐小轎路過西虹橋,看見一頭驢子馱著兩筐石,一老漢肩挑兩筐石隨后。不一會兒,那老漢與一商人怒罵起來。文彭上前詢問,老漢說:“他答應買我的石頭,我把石頭從江上運到這里,請他再給一些搬運費,可他就是不肯,才驚動了你。”文彭仔細觀看了那些石頭后說:“你不要和他爭了,石頭我買下,搬運費我加倍給你?!蔽呐碣I得四筐石,將石鋸開一看,盡是青田老坑出的燈光石。那時,這種燈光石是用來雕刻婦女首飾的,尚不知能刻印章。文彭拿來自刻印章,效果很好,從此就自篆自刻了。
誰能料到,這位老農運來的四筐燈光石,竟帶來了篆刻藝術的春天!據說北京有個大官,因不易得到文彭的篆刻,就把他調到北京做兩京國子監博士。文彭刻的印在當時流傳很多,但沒有輯成印譜。后世所流傳的,偽品極多,魚目混珠,很難分辨。據清代魏錫曾說,文彭在詩箋上所蓋的兩枚“文彭之印”、“文壽承氏”是真的。但據明代周公謹在《印說》中說,文彭刻印以白文為多。真偽之爭,至今莫衷一是。
文彭像
“琴罷倚松玩鶴”印
文彭與唐順之(荊川先生)友善,唐常邀文彭到家中聚會,文彭篆印曾記下此事。這方印的印文為“琴罷倚松玩鶴”,印的邊款是:“余與荊川先生善,先生別業(即別墅)有古松一株,畜二鶴于內,公余之暇,每與余嘯傲其間,撫琴玩鶴,洵可樂也。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檢匣中舊石,篆其事于上,以贈先生,庶境與石而俱傳也。時嘉靖丁未秋,三橋彭識于松鶴齋中?!比藗兌颊f:松鶴益壽。文彭時年5 0歲。詩言:“鶴鳴九皋,聲聞于天?!鼻嗨芍拢砬傥楮Q,嘯傲其間,風雅至極。文彭本來多才多藝,真、草、隸、篆、行,揚名于世,在此興致下篆印,筆勢飛動,逸趣秀美。印家均知,邊款一項最吃功夫的是方寸之內蠅頭細書的毛筆功底。數十字的印款如同短小精絕的散文,文人雅士超凡脫俗的形跡,都刻畫在印文之中,文彭揮毫奏刀,直是魏晉“竹林七賢”遺風。從這方印的印面看,是以平整方正為基調。方形體的篆字,在轉筆處用圓筆,筆勢剛健,用力蒼拙,印文的接邊處多殘破,頗有金石味。據記載,這方印章只有四面邊款和頂部文字。印章之底是平面,篆文不知何時被磨去?,F見到的篆刻印文是根據頂面所刻行草“琴罷倚松玩鶴”的字與所存印跡配合上的。
“吟風弄月”印
此印印文“吟風弄月”正是明中后期社會風氣的反映。嘉靖年間嚴嵩當權,“嘉靖嘉靖,家家干凈”,世風大壞,產生于此時的小說《金瓶梅》很能說明問題?!耙黠L弄月”在當時文人中是很正常的社會活動。此印的另一大特點是石質特殊,此石細潤柔嫩,卻不是凍石,顏色為石綠。石綠,就是國畫顏色中的石綠色。這可能是“艾綠有石綠一種”中所指的石綠品種。
文彭之印
文彭之印
嘉靖甲申秋月三橋
琴罷倚松玩鶴
吟風弄月
吟風弄月 文彭
文壽承氏
壽承氏
文彭書《前后赤壁賦》,上鈐“文彭之印”、“國子先生”、“壽承氏”、“長生”印
上一篇:印章趣談·慈禧太后
下一篇:扇面趣談·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