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隕落
萊蒙托夫是十九世紀俄國的杰出詩人。他的政治抒情詩《詩人之死》、敘事長詩《惡魔》、《童僧》等在俄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說,他是繼普希金之后,俄國第二最偉大的詩人。然而,這樣一位文學天才卻倒在了決斗場上,死時只有27歲。而這場所謂決斗完全是有預謀的,起因便是萊蒙托夫那顆不愿與統治者合作的心和手中那支犀利的筆。
十九世紀的俄國,沙皇統治一切,貴族集團腐朽、沒落。社會一片黑暗。1837年1月,著名詩人普希金因決斗致死。萊蒙托夫壓抑不住心頭的憤懣,寫下了長詩《詩人之死》,對沙皇當局和貴族集團進行了無情揭露和抨擊。他因此而被逮捕并于同年4月被流放至高加索山區。
1838年初,為了軟化這位剛直不阿的詩人,沙皇準許萊蒙托夫返回首都彼得堡。并希望他能感恩戴德,成為粉飾太平的宮廷詩人。
然而萊蒙托夫毫無妥協的表示,反而在《祖國紀事》雜志上發表了著名的敘事長詩《惡魔》和《童僧》,繼續評擊統治階級的黑暗政治。這進一步觸怒了統治集團,陰謀的暗影開始向萊蒙托夫逼來。
1839年冬,彼得堡各家書店里突然出現了一部名為《上流社會》的影射小說。書中描寫青年軍官米謝尼·萊沃寧企圖爬進彼得堡貴族社會特選人物的圈子,但沒有成功。小說中處處拿這名青年軍官來影射萊蒙托夫。據作者索洛古布后來的回憶,這本書是他在皇后及其兩個女兒的指使下炮制的,目的是想侮辱萊蒙托夫并挑起人們對他的不滿。但這一目的并未達到。上層階級沒有死心。不久,他們又策劃了法國外交官巴蘭特之子小巴蘭特同萊蒙托夫的決斗,并以此為理由把萊蒙托夫重新流放到高加索山區。
在荒涼的高加索,統治者們依然沒有罷休。他們終于找到了一次由一點口角而引起的決斗。決斗的對方瑪爾丁諾夫只不過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決斗進行時,山腳下要塞司令部和城里高加索最高軍政機關大樓里,幾個身居要職,腦滿腸肥的軍政官員們,都等著決斗結果。他們不僅事先知道決斗將進行,甚至還對決斗后有關事宜的處理作了種種安排。院子里,幾匹快馬已備好了鞍,信使們整裝待發,準備一接到決斗消息就向沙皇報告。而這場決斗也是在違背一切道德原則的情況下不公正地進行的?,敔柖≈Z夫竟趁詩人正微笑地望著他點頭招呼時突然對準他的心窩開了一槍。當時正下著傾盆大雨,詩人就在這樣暴虐的天氣里悲慘地死去。當人們要求嚴懲兇手時,沙皇尼古拉一世卻在接到死訊報告時掩飾不住慶幸的心情,回頭對廷臣說:“對于狗,就得使他象狗一樣死去”。
就這樣,一顆崇尚正義、蔑視權貴的高尚的心在俄國上層階級的陰謀策劃下停止了跳動。黑暗的統治、糜爛驕奢的上流社會扼殺了這位天才詩人的生命,留給后人無限的惋嘆。
上一篇:天才的演奏家與不幸的作曲家——卡塞拉
下一篇:天文學上不可知論的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