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副主席在羅家鎮調研
1971年5月中旬,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陳云來到了當時被江西省革命委員會譽為“新農村”典型的南昌市郊區羅家公社,進行了為期2天的調查研究活動。
在調研過程中,陳云講話很直接,交談之中開著玩笑,與其交談的人員都感到輕松自在。現已退休的原公社黨委書記殷丑子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陳云與我談話,詢問公社方方面面的情況,他叫了我100多次‘殷書記’。”
陳云來的時候是乘坐一輛老式的伏爾加,由一名解放軍戰士隨同。第一天主要是聽取匯報,與公社的有關人員進行座談,了解情況。
殷丑子問:“老領導來了,看一看還是怎么樣?”
“我主要是聽一聽,有時間就看一看!”
開始,殷丑子的匯報是按當時“抓革命促生產”的調子來談的。
殷丑子談到“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勢”,陳云主要是聽,不作記錄;談到具體的生產情況,就問得仔細并作記錄,記不過來就說:“殷書記你再講一遍!”陳云主要詢問的是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的具體事實,這樣,殷丑子對羅家公社“抓革命”的情況就不談了。
交談過程中,陳云頗有興趣地聊起了他個人的“煙經”:
“我抽了18年煙,戒了28年煙,我今年69歲,大革命時期我什么煙都抽,紙煙、黃煙,甚至把茶葉當煙抽。最困難時沒有點煙的火,就你我大家接著抽,不停火……”“就是周總理不抽煙……林彪也會抽煙……”
殷丑子問:“老領導,我以前聽說您是管尖端武器的。”
“我是管財貿、經濟工作的。”“過去我在中央,留了10多個億,省里、地方上鬧災荒或出了事故就調2個億……”殷丑子說:“我當書記一點機動數都沒有。”
“你不能留小金庫,如果層層留,國家就要失控!”“文化大革命前,你們公社產糧多少?畝產多少?”
陳云聽一句,記一句,對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問得很細、很具體。在回答中,殷丑子有兩個沒掌握的數字被陳云問得回答不出:
“殷書記,全公社多少戶有手表、收音機、自行車的?”
“我確實不曉得。”
“殷書記,你蹲點的是什么隊?”
“全公社中上水平的隊。”殷丑子估量著自己蹲點的崗下村,一家一家的算開了。“我可以說,崗下有90%以上的家庭有這幾樣東西,這是不會錯的。”
陳云面對著當時非常時髦的“新農村”集體建筑談開了:“我看‘新農村’的房屋,窗戶要開大些,房子面積要大些。空氣不流通,壽命受影響!”“南方的公共廁所很小、很臟,有的茅坑連腳都沒地方放得下。”
殷丑子忙解釋:“現在蓋的公廁有男有女分開了,比過去好得多了!”
當殷丑子匯報到羅家公社的科學種田和高稈、矮稈稻時,陳云很感興趣;殷丑子談到本公社利用氨水肥田效果很好,陳云很帶勁,用手拍著桌子說:“氨水還能肥田哪,我過去沒有聽說過,我和鄧小平到過氨廠……”
這次交談共有一個多小時,這時公社黨辦的魏蓮子對書記耳語安排“午飯”的事,陳云看到了連忙說:“我們不到這里吃飯。我腸胃不好,回去吃飯,謝謝大家。”陳云向公社的同志們告辭了。
第二天,身穿中山裝的陳云又來到了羅家公社。如果說昨天是以“聽”為主,今天則是以“看”為主了。陳云頗感興趣地觀看了羅家公社農科所的“三熟”試驗田,然后又察看了胡家大隊的“新農村”建設。
當年的羅家公社革委會副主任兼胡家大隊書記、大隊革委會主任胡美貴向陳云匯報了胡家大隊的基本情況和農民群眾家庭的生活狀況。
陳云坐在警衛攜帶的帆布小凳上,細細地詢問社員農民的具體情況,他問胡美貴:“社員群眾會不會賣布票?”
“多數不會賣,少數群眾也會賣。”
“你們年分配情況怎么樣?”
“年平均個人收益不到100元,30~40元的也有。”
“你們大隊下一步生產怎樣發展?”
“第一是搞好贛撫平原的工程,再就是種雙季稻。”
陳云很清楚地說:“贛撫平原早就計劃搞了。”他然后問起養豬的事、肥料的事,雙季稻和修水利的事問得很細。在聽群眾生活匯報的時候,胡美貴因為原來交了底,就向陳云撒了謊:“社員一個月頂多半斤肉。”
“你們交豬怎么交?”
“交給食品公司收購站收購,每只豬還要扣除10斤到12斤重的潲。”
“除潲就不合理嘛,哪有讓豬空肚子賣的呢?”
這一天的路上,隨行的殷丑子叫陳云“老首長”,而陳云總叫他“殷書記”,真是讓殷丑子坐不住了,陳云很幽默地說:“我是‘老機’、老右、老犯錯誤!”說完哈哈大笑。
陳云與公社、大隊的干部群眾交談時還特別強調說:“毛主席是領導,關鍵還要自己干。沒有毛主席、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生活!”“生產要搞好。生產搞不好,群眾的生活就提不高。”“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上一篇:解放南昌的戰斗在謝埠街打響-南昌青山湖
下一篇:青山湖地區方言溯源舉例-南昌青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