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仲到岳飛看親賢則昌近佞則亡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之所傾頹也。”這確實是治國的不易之理。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在爭奪政權時,曾被管仲射過一箭,差一點把他射死。他即位后,不記前嫌,重用管仲,下令“國有大政,先告仲父(管仲),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他問管仲什么事會妨害霸業,管仲回答說:“不知賢,害霸;知賢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復以小人參之,害霸。”桓公身邊有兩個小人,一名豎刁,是桓公的幸童。另一個叫易牙,多權術,善烹調。他們向桓公進讒說,什么都聽仲父,大家會懷疑齊國沒有國君了。齊桓公回答說:“寡人立于仲父,猶身之有股肱也。有股肱方成其身,有仲父方成其君。”他任用管仲而不疑。所以,齊桓公雖然沒有什么才能,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管仲死后,他重用豎刁和易牙,造成齊國大亂,至餓死深宮。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唐明皇在前期不失為英主,使開元天寶時期成為唐代,乃至整個封建社會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但是他后來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兩個小人為相,尤其是對安祿山的盲目寵信,讓他做范陽等三鎮節度使,重兵在握,終于造成安史之亂,八軍戰爭,生靈涂炭,唐王朝因此差一點覆亡。南宋高宗時,半壁河山為金人侵占,但靖康之恥使人人都有收復失地、雪國恥、報家仇的決心,尤其是民族英雄岳飛,率領岳家軍,大敗金兵,大有直搗黃龍府之勢。但高宗卻罷免李綱、宗澤等主戰忠臣,重用奸相秦檜,致有以“莫須有”的罪名,在風波亭殺害岳飛,自毀長城之舉。這些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后之執政者引為戒鑒的。
上一篇:京師自來水公司守業難
下一篇:倉促起兵·父子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