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瑜互見的作曲家
黎錦暉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1891年,他出生于湖南湘潭。當地豐富的民間音樂和各種戲曲音樂,給童年的他以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熏陶。長沙高等師范學校畢業后,黎錦暉在北京和長沙做過機關職員、報刊編輯和學校文史教員。1916年參加北京大學音樂團的活動,深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黎錦暉熱愛和重視民族民間音樂。他經常收集民間傳唱的民歌小曲,摸索根據民間音樂的曲調改編和制作新曲的方法。他主張改進俗樂,重配唱詞,用民間文藝的各種形式傳達新事物、新思想,把新文化運動的精神推廣到廣大群眾中去。他利用業余時間編輯了以器樂曲為主的《平民音樂新編》和以聲樂曲為主的《民間采風錄》兩部曲集,為挖掘和推廣民間音樂作出了貢獻,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黎錦暉是我國兒童歌舞音樂的開拓者。他一生共創作了12部兒童歌舞劇和24首兒童歌舞表演曲。他的作品多是自編劇本和歌詞,語言通俗易懂,音樂簡結明快,情節活潑生動,適合兒童歌唱,反映出“五四”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科學與民主精神。其中尤以《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畫家》、《小羊救母》、《月明之夜》等最為著名。他的這些作品曾廣泛流行于全國,深受青少年朋友的喜愛,并對后來我國歌舞劇和新歌劇的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外,黎錦暉還寫過60余首歌曲和若干首舞曲,并編配過一些話劇插曲和民間器樂曲。
黎錦暉還是我國近代最早的歌舞學?!爸腥A歌舞專門學?!钡膭撧k者。該校設立有聲樂、器樂、舞蹈各類課程,完全采用啟發式的數學方法,因材施教,邊學邊練。他還于1928年組建了“中華歌舞劇團”并率團赴南洋演出,其間所演唱的不少愛國和進步歌曲深得華僑的贊揚,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可惜的是,從20年代后期開始,黎錦暉創作中隱伏著的不健康的潛流開始泛濫起來。為了適應當時低級的市民趣味,謀求經濟上的獲利,黎錦暉的創作終于談入歧途。他所寫的《毛毛雨》、《特別快車》、《妹妹我愛你》、《桃花江》等歌曲,形成了混合著中國城市小調與外國商業性歌舞音樂情調的所謂黎派歌舞風格,成為我國三、四十年代音樂向商業化畸形發展的一個開端,在社會上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盡管他的這些創作,曾遭到聶耳等音樂文化界有識之士的嚴肅批評,但他卻仍然陷入低級趣味的歌舞風習之中不能自拔,直到1936年以后,他才重新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和創作目標,并寫出一些宣傳抗日救亡的愛國歌曲。
解放后,黎錦暉在上海電影制片廠工作,并任中國音樂研究所通迅研究員。他為自己所走過的彎路而深深地懺悔。1967年,76歲高齡的黎錦暉在上海病逝。
上一篇:現代舞蹈的先驅——弗·德爾薩特
下一篇:相聲大王萬人迷盛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