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王萬人迷盛年早逝
萬人迷(1881—1926)原名李佩亭,北京人。二十歲時改名李德錫,是相聲中的第三代演員,著名的相聲“八德”之一。
萬人迷從小就跟隨父親老萬人迷學說相聲,十歲時拜著名相聲前輩藝人恩緒為師。四年后又向富有根,徐有祿學藝,打下了非常堅實寬厚的藝術功底。成名以后,老萬人迷已經謝世,他就自稱“萬人迷”。
萬人迷相貌古怪,口才好,能言善辯。單口、對口、群口相聲都會說,文哏、武哏、貫口哏、子母哏樣樣精通。而且能自己編創相聲段子,這在當時的相聲藝人中是僅見的。萬人迷在表演中素以單口相聲享名。兩個人說對口相聲,一捧一逗,容易產生效果,但他一個人說單口相聲,照樣讓觀眾笑得前仰后合。當時單口相聲中“葷口”的多,素包袱的段子很少有藝人愿意表演。可是萬人迷專門說那些素包袱相聲,象《九頭案》、《康熙私訪月明樓》、《宋金剛押寶》、《滿漢斗》、《開藥鋪》、《碩二爺跑車》、《古董王》、《五人義》、《三近視》、《五星樓》等等。他說的這些相聲不僅男人愛聽,連恥于聽相聲的女子也愛聽。甚至京劇名家楊小樓,龔云甫也是他的基本聽眾。萬人迷會的相聲多,一般藝人半個月就得重說一遍,可他連說三個月不重樣。另外,當時有的藝人,每逢一上場,不是裝腔作勢擠眉弄眼,就是咋咋唬唬,大喊大叫,想以此來吸引觀眾。但觀眾在這種聒噪刺耳的喧嚷中卻很難靜下來。可是萬人迷一上場,有時用不著說什么,往那一站,就用他那張冷面孔直沖大家愣著,就能一下把觀眾抓住,又讓大家笑個不停。同行們對此都十分欽佩,稱他身上有活,善于攏觀眾的神。因此他說的相聲常常成為雜耍館子的壓底節目。解放后,北京曲藝團的一位老藝人曾這樣說過:“從前相聲藝人文盲較多,表演節目大都傳自口授,往往以訛傳訛,出現不少謬誤?!畹洛a在雜耍園加演相聲,詞句修潔,俗不傷雅,進步顯著,經這一番演變,相聲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边@表明萬人迷是一位相聲界承前啟后的藝人。
萬人迷從十一歲左右在北京天橋撂地說相聲以來,曾到過保定、天津、沈陽、濟南、開封等地,幾乎每到一地都大受歡迎,連一些高官軍閥對他也很欣賞。象奉系軍閥張宗昌最喜歡他的相聲,常常招他去出堂會。據說他打官司時,常常因申辯機智詼諧而把審案的都逗笑了,只好放他回去。
但是萬人迷畢竟是生活在一個非常黑暗的年代,是一個身處社會最底層的藝人,因此他常常遭到統治者的迫害和侮辱。1906年,肅親王耆善任北京九門提督時,就因萬人迷是說相聲的,而把他驅逐出北京,他只好到保定作藝。民國初年,萬人迷被招去大總統府演出,他表演《吃元宵》,袁世凱聽到“元宵”二字,認為是用“袁消”來咒他完蛋。于是就以誹謗大總統的罪名,把萬人迷打了一頓轟出門去。正是這種低下的地位,困頓的生活和激烈的競爭,使他很早就染上了抽白面和賭博的惡習。這使他成名以后雖然有時收入十分可觀,但是不出幾天,就被他抽光了,賭光了,還時常有債主登門索債。這樣萬人迷就不得不在規定的演出以外,再到街頭表演。1926年張宗昌祝壽,招他去沈陽,不幸,這位名振八方的相聲大王竟死在由天津到沈陽的火車上。對此,有人說是犯煙癮癮死的,也有人說是勞累過渡而發病致死。其實在那種社會環境里,這兩種原因不是都挺合理嗎!萬人迷去世的時候,只有四十五歲,當時的政府當局恐怕引起爭議,就草草驗尸,草草埋葬了。萬人迷盛年早逝,不僅自身落得凄慘的結局,而且無疑也給相聲的發展帶來巨大損失。
上一篇:瑕瑜互見的作曲家
下一篇:相貌丑詩也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