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之橫,京尹之難
宋代太學招生雖然放寬了許多,但其封建等級性還是很強的,在太學讀書的學生都是世家子弟、公卿后裔。他們往往以學生言事,操縱輿論,不論是非。有些京官因為得罪了他們而被逼離開京城。
馬光祖,字華文,號裕齋。做官一直很有魄力,而且機智聰明,在政界和社會上有很好的聲譽。前后做官好些地方,都政績顯著,令人嘆服。這一年,被調進京,主管京城的社會治安。他進京以后,披剔弊蠹,社會風氣為之一新,一時名聲大振。
沒有多久,有倉部郎中師應極之子與太學生夜市出去喝醉了酒,并酒后胡鬧,打碎了酒家的器物。恰置他早晨去上朝,被酒家攔著哭告其事。馬光祖立即代賠了器物的錢,并追逮了一行作鬧的仆從,還發出通告去責問師應極。因為當時倉部正是馬光祖所屬的部下,但馬光祖不知道,京城里是從來沒通告責問在職太學生的先例的,再者師應極又是當時宰相的門人,所以,當馬光祖派人去通告責問時,反將其拘押捆綁,恣肆凌辱,又帶領本屬各郎官上堂告狀,要求正體統。朝廷于是給主管部門下了一道文書,把被打酒家追查出來,反被流放。師應極之子倒安然無恙。于是馬光祖頓時威風掃地,萬事都只好退縮自顧。
馬光祖之前,曾經規定凡屬三學(太學的外、內、上三舍)學生的訴訟案件,必須首先申報國子監,由國子監批準以后才能照辦,太學生仍已不堪忍受。及光祖上任,又作一新的嚴格規定,凡屬太學詞訟,必須由國子監蓋章作保,才許送經有關部門審理。這一下太學生們猶其憤怒。所以有人寫一首詩罵馬光祖:“幾年貪帥毒神京,虎視國家三學生,休道新除京尹好,敢將書鋪待司成?!睕]過多久,檢察官朱應元控告李昂英。太學生們又寫文章罵他,其中有:“為什么不用告李昂英的罪狀來靠馬光祖呢?”之類的話。馬光祖愈益心中不安,不久,他的幕賓薛垣因“蹤跡詭秘”而被免職。于是馬光祖終于明白自己在京城也呆不住了,遂上書辭職,要求外調。
后來馬光祖在總結他在京城失敗的教訓時認為,京城之所以難治,在于地方廣大,奸猾刁悍之人又集中,一個京官,上面要應付上級,盡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下面又有貴戚干政,其他部門牽扯阻撓之患,所以京城難活。而后人在記載這件事時卻總結道,馬光祖在京城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得罪了太學生。因此,學校之橫其實比其它社會弊端為害更大。
學校本應為正義所出,但它一旦被人利用,則社會是非顛倒,為害之烈,不由人改。
上一篇:學術領域中的大批判運動
下一篇:學校工作中的群眾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