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舌戰群儒
三國時期政治謀略個案。曹操統領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揮戈南下,想一舉吞并東吳。大軍壓境,東吳以張昭為首的一批儒者主張投降。這時,諸葛亮來到吳國,對投降派的謬論加以批駁,提出了蜀吳聯合抗曹的主張。張昭認為,諸葛亮沒有管仲、樂毅之才。論據是: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企圖以劉備抵擋不住曹軍的例子,為自己的投降主張辯護。諸葛亮以一個人患了重病之后應該如何療理為例,類比劉備用“尪羸已極”的處境,說明不能與曹軍硬打的原因。接著具體分析“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等情況。指出棄新野無傷元氣,無礙大局。最后用“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的戰績等作為反駁的論據,駁斥了張昭所謂“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的虛假論據。這樣,既指出了虛假論據的錯誤,又駁斥了那種認為曹軍不可抵御的悲觀論調,擊中了張昭在“你沒有管、樂之才”這一論題之下所掩蓋的降曹的要害問題。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結果,堅定吳主孫權聯合抗曹的決心,增強了“江東英俊”的抗曹信心。
上一篇:記錄慮謀訓練
下一篇:調虎離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