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即是道
南懷瑾先生說:“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這就是儒家了,中庸之道始終不想你推到高遠地方去,始終把高遠之道拿到平常之間來,平常就是道。
人都有虛榮心,都想往高處走,這種上進心是無何止的,因為欲望不止,所以沒有滿足的時候。要做到真正的平常心,做到知足知止,是不容易的。
一個人只有經(jīng)歷了大起大落,才可能明白人生;只有經(jīng)歷了富貴,才可能明白富貴之如過眼煙云;只有經(jīng)歷過,才懂得;只有懂得,才明白平常就是道。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簡單的,也是寓于平凡中的。而這個道理,我們沒有切身經(jīng)歷,是很難體會到的。所以,做到平常心,做到簡單,是不容易的。要做到,除了有經(jīng)歷的體驗和感悟,更需要有修養(yǎng)。
另一方面,只有一個人認識到平常就是道,簡單最深刻的道理,他才能夠真正提升智慧,懂得如何把握自己,如何生活。
一次,齊相儲子與孟子相遇了。
儲子問孟子:“齊王總打發(fā)人去探視先生,想必先生一定有什么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吧?”
孟子回答說:“有什么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呢?即使是堯舜,也同一般人一樣呢!人具有的我都具有,人沒有的我亦不可強求;我跟人一樣,人跟我一樣。圣人和我也沒有什么不同。”
這就是孟子的平常心。他這個平常心,就是一種自知之明,不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很平常,沒什么了不起。為什么呢?因為他心中從沒失去本來的天性,沒被世俗污染,并有自己的道義堅守,在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也是很自然的,沒什么了不起。而平常人看他了不起,是因為人為物役,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性,所以,面對圣賢人物,就感到相形見絀,一時羨慕不自信起來。其實,就是圣賢,也有常人心,區(qū)別就在于他堅持自己的赤子天性而已,從平常生活中做起而已。
因為有這顆平常心,所以不羨慕別人,只活自己;不貪婪,只追求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自以為是,也不妄自菲薄。面對人生的得失成敗,面對窮通貧富,都能做到坦然面對,從而顯示出高超的智慧和不一般的為人處世的涵養(yǎng)來。他以此為足為樂,也活出了充實快樂,心態(tài)保持在安靜愉悅的狀態(tài),他自己能自得其樂,別人看他也十分舒服快樂,愿意與之交往。所以,這樣的人就會有一種人格魅力,也會在人群中產(chǎn)生一種無形的權威來。
一般人為什么成天不快樂?主要是因為欲望太多,而且庸人自擾,自找煩惱,其實這是跟自己過不去。人要求完美,苛求別人,哪里有滿意的呢?人要是不看到平凡和平常的真理在,一味執(zhí)著地追求功名利祿,得到了得意忘形,得不到痛苦悲傷,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哪里會有什么快樂呢?但是一般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就生活在無盡的煩惱痛苦中。
平常心是道,就是既要積極進取,力爭上游,又要不做無謂的執(zhí)著,盡心盡力就足夠了。不勉強自己,更不勉強別人。懂得把握自己,彈性生活。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擁有,在平凡中找到意義,能夠自娛自樂,學會感恩,善于調(diào)節(jié)自己,藝術性地生活,保持有能量,有張力地生活。
古人云:“君子安貧,達人知命。”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人生,保持平常心是關鍵所在。這是一種必須的修養(yǎng),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所謂“高處不勝寒”,歷來有多少身處高位的人,因為沒把握好自己,一時得意猖狂,心理失衡,為名利所累、所害,一時不能自拔,失去自我本性,結果身敗名裂。這是很深刻的教訓。
而那些“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無論人生經(jīng)歷怎樣的風雨順逆,他都能保持自我心理和生活的彈性把握,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守護好自己的精神家園,永不失去自我。所以,窮困不幸對他是磨礪自我意志和品質的營養(yǎng),富貴享受也不能使他留戀而迷失樸素簡單的本性。能吃苦也能享受人生,這就是真正的達觀。進退自如,寵辱皆忘。
其實,功成名就和榮華富貴固然是人們的普遍追求,出人頭地,能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欲望,但做一個平凡人,未嘗沒有幸福和快樂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快樂。皇帝有皇帝的痛苦,乞丐有乞丐的快樂,這就是百態(tài)人生。地位上有高下之分,人生苦樂形態(tài)不同,但本質上卻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任憑是誰,都不能擺脫人生的痛苦。區(qū)別就在于你如何對待,如何把握。智者能看透人生,能智慧把握自己;而庸者則只會被別人把握。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才會感覺到快樂。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有一樂境界,就有一不樂的相對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尋常家飯、素位風光,才是個安樂窩巢。
可見真正的快樂,就在平常中。
一個平凡人,只要他也是真誠地活著,盡心盡力做著自己認為適合于自己事情,并從中能找到樂趣,他自己不覺得難受,能夠忍受,不以人生為苦,覺得自己的狀態(tài)還不錯,那么,他就是善于生活,也會苦中作樂,從平凡中找到樂趣的人,是一個智者。這樣的人,你能說他沒有幸福嗎?因為他擁有一顆平常心,這心態(tài)讓他心里安靜著,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生活,活出的是自己的人生,光明磊落,問心無愧,所以他感覺快樂知足。這就是平凡中的道。
如果一個身處權貴中人,能夠保持平常心,不驕奢淫逸,不沉溺其中,得意忘形,迷失自我,能夠自覺并有意識地為自己的心辟出一方凈土,保持一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獨立和超脫,不耽耽于富貴,而是居安思危,珍惜眼前,感恩生活,并懂得與人分享自己的財富,那么,這樣的人,就是了不起的高人。因為他有一份平常心。他知道物極必反,樂極生悲的道理,更懂得平凡是福,所以不貪戀功名富貴,而是與之保持必要的距離。
榮氏集團的奠基人榮德生先生,當年,他是從一名學徒做起,一步一步,艱辛奮斗,最終成為當時蜚聲中外的實業(yè)巨子的。
榮先生擁有億萬財富,錦衣玉食對他當然不是問題。但是,他的生活十分簡樸。在他的居室里,掛著一幅他親書的橫幅,上面寫的是:“立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通過這副對聯(lián),我們看到主人那顆平常而又不尋常的心。
德國的前總理科爾,在任時是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但是他從任上退下來后,自愿去做了一位花工,并且認真踏實,平心靜氣。沒有一顆對待生活和事業(yè)的平常心,同樣不可能達到這種狀態(tài)。
平常心,讓人保持沉靜,產(chǎn)生智慧,擺脫浮躁,避免紛爭,優(yōu)雅大度,保持獨立,精神充實而自由,獲得幸福而快樂的人生。
上一篇:南懷瑾《師道精神不可丟》人生國學智慧全集
下一篇:南懷瑾《所謂的思想在哪里》人生國學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