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忌逼走良將
石達開很早就參加了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會,金田起義時,他帶領一支擁有3000人武裝齊全,訓練有素的隊伍加入到太平軍,成為太平軍的主力部隊。金田起義后,石達開一直和蕭朝貴率領先鋒隊作戰在最前線,軍功卓著。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時,年僅20歲的石達開被封為翼王,成為太平天國領袖之一。1852年9月,蕭朝貴在圍攻長沙的戰斗中犧牲。此后,太平軍先鋒隊的總指揮就由石達開擔任。他率大軍破漢陽、下武昌、攻安慶、克南京,大小數百戰,每戰必勝,為全軍的勝利前進打開通道。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以后,為收復長江上游各地以鞏固天京,石達開又親率大軍西征,幾次擊敗曾國藩的湘軍,攻克并固守武漢,以屏障天京。
石達開之所以能在大小數百戰中克敵制勝,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審度軍情敵勢,正確制定作戰策略,采取機動靈活的戰術,避開鋒芒,攻敵弱點,出奇制勝,使敵人聞風喪膽。石達開不愧是太平天國中具有雄才大略的一流軍事人才。
1856年天京變亂之后,金田首義諸王,除洪秀全本人外,只幸存石達開一人,原來的領導核心喪失殆盡。在這種嚴酷的形勢下,天王洪秀全雖然出于私心疑懼洪氏以外的人,但環視滿朝上下,能挽狂瀾于既倒,穩定人心,重振危局的,只有石達開。在此情況下,洪秀全只得采取權宜之計,召石達開回京輔政。據記載,當時“合朝同奉翼王提理政務,眾人歡悅”。這種情形與洪氏集團壟斷朝政的要求是水火不相容的,于是洪秀全產生“不樂之心”;而“重重生疑忌”。洪秀全對兵權集中尤其忌諱,而石達開“所部多精壯之士,軍力雄厚”,且又極孚眾望。洪秀全唯恐大權旁落,使洪氏的天下旦夕有失,因此便在加封石達開的同時,又加封其大哥洪仁發為安王,二哥洪仁達為福王,并給其兩個無德無才的哥哥主持軍政,以挾制石達開。此時,石達開雖有提理朝政之名,而并無提理朝政之實,由此導致石達開對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失去了信心與希望,氣憤之下,于1857年6月率部離開天京,使太平天國在天京變亂之后又一次遭到很大的削弱。
對于石達開的出走,歷來評價不一。其實,當時可供石達開選擇的有三條路:率部造反,奪天王之位;率部投降清朝,享受榮華富貴;率部出走,避免自相殘殺。這三種路顯以率部出走為最佳,它避免了太平天國的一場自相殘殺。石達開出走固然是令人遺憾的,然而造成這種遺憾的完全是洪秀全的疑忌所致。疑忌逼走石達開這樣的將才,確是太平天國的一大損失。
上一篇:疑心重·妒賢能·失戰機
下一篇:瘞鶴銘的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