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重·妒賢能·失戰機
明建文元年(1399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很快控制了以北平(今北京)為中心的河北大部地區。建文帝在河北各地相繼失守,朱棣勢力不斷強大的情況下,任李景隆為大將軍,令其征討朱棣,收復失地。李景隆收集殘兵,征調各路人馬,合兵50萬,進營河間(治在今河北河間),氣勢甚洶。但燕王朱棣對他了如指掌,對手下諸將說:李景龍表面不可一世,實則心存恐懼,知我在此必定不敢急速進兵,不如往援永平,誘其進兵北平。同時,守永平的吳高膽小不敢抵抗,我去他肯定逃走,那時我回師進攻李景隆。他是堅城在前,大軍斷其退路,定能一舉擒之。朱棣遂率軍增援永平(今河北盧龍),吳高聞朱棣率軍來攻,果然逃走,被燕王軍追而敗之,朱棣乘勝突襲大寧(今內蒙寧城西),很快用計攻占了大寧,至會州(在今河北平泉南)建立了左右前后中五軍。這時,李景隆見朱棣率軍出征,果然領兵包圍北京,筑壘于九門外,朱棣長子朱高熾領兵守北平,堅壁不戰,但王軍將領瞿能父子率精騎千余猛攻彰義門(今北京廣安門),眼看就要攻克,沒想到身為領兵主將的李景隆竟妒忌他們父子若先破敵城的首功,命令他們暫緩進攻,等候大軍到來一起攻破城門,結果朱高熾利用時值冬月,天氣寒冷的機會,于當夜汲水澆城,次日再攻,城墻結冰難攀,破城機會已失。此時,朱棣率大軍已回援,雙方于鄭村坎(在今北京市東)相遇,李景隆大敗。次年4月至9月,朱棣又數次大敗李景隆軍,斬殺瞿能父子等將士無數。李景隆也因屢戰屢敗,臨敵猶豫不決而被撤職。
主將妒忌部下立戰功的情況在戰爭史上是比較罕見的,李景隆自身無能,瞿氏父子英勇作戰,幾欲破敵城門,本是一鼓作氣破城的絕好時機,李景隆疑心特別重,妒賢忌能,坐失良機,待朱棣回援,便被敵人形成了前后夾擊的形勢。戰場上,切不可以一己之私影響大局,尤其是主將,當視部下之功為自己之喜,方可調動部眾的積極性。
上一篇:由阿斯旺高壩引起的思考
下一篇:疑忌逼走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