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高瞻遠矚》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董昭的兄弟在張邈軍中。張邈與袁紹素有仇隙,袁紹接受了別人的讒言迷惑,將要對董昭加罪。董昭想要進京求見漢獻帝,走到河內,被張楊挽留住了。通過張楊交還了原魏郡太守的印綬,被朝廷重新為騎都尉。當時,曹操剛出任兗州牧。他派遣使節求見張楊,想要讓張楊借條路,好讓使節西到長安探望天子。結果,張楊開始不聽他的。董昭勸說張楊道:“袁紹、曹操眼前雖好像是一家,但這二人勢必不可能長久合群。曹操現今雖然弱小,然而實質上是天下的英雄。您本當找個理由交給他,更何況今日恰恰有緣呢!您應當讓他上事天子的使者得以過境,并且還要上表舉薦他。如若這件事辦成了,就永遠成了您對曹操的一次深厚的情份。”張楊于是讓曹操上奏的使者過了境,并上表天子舉薦了曹操。董昭還替曹操寫信給長安的諸將李傕、郭汜等人,并各隨他們的地位的輕重,分別殷勤致意。張楊也派遣使節求見曹操,曹操回贈了張楊一批狗馬金帛。從此曹操就與西方開展了信使往來。天子駐蹕在安邑時,董昭還從河內取道前往,并被漢帝賜詔,拜為議郎。
魏文帝曹丕即魏王位時,拜董昭為將作大臣。等到曹丕登極即帝位時,董昭又升遷為大鴻臚,進封為右鄉侯。魏文帝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文帝分出董昭食邑中的百家吏戶,賜封董昭的弟弟董訪,爵號為關內侯,改任董昭為侍中。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征東大將軍曹休兵臨長江駐師在洞浦口,他親自上表章說:“臣愿率領部下銳卒虎步江南,利用敵方所有取作軍資,這次必須要把事情辦成,必須使戰斗告捷。如若這次臣不在了,請陛下不要掛念。”魏文帝恐怕曹休馬上渡江,急令驛馬火速送去詔令,命曹休停止行動。當時董昭正在近側侍應,因而勸解說:“臣私下見到陛下臉上有憂驚的神色,您恐怕僅僅是因為曹休要渡江的原故吧?而今這時候渡江,在人情講是很困難的。即使曹休有這個志向,但他勢必不可能單獨前行,還一定需要諸將陪同吧。他的副將臧霸等人如今即富又貴,再沒有其他指望了,只想要保全性命,以終天年,和保守他們的爵祿福祚而已。他們怎么肯冒著危險自投死路,用來企求僥幸呢?只要臧霸等人不肯前進,曹休的主意自然也就會被阻遏。臣恐怕那時就是陛下雖有敕令他渡江的詔命,他也一定會要沉吟躊躇,未必就立即從命呢。”自那以后沒過幾天,暴風把吳賊的戰船都吹到了曹休等人的營寨下,曹軍紛紛斬殺敵首。生擒敵俘,賊軍隨著也就迸裂潰散了。文帝急降詔書敕令諸軍迅速渡江。曹軍還沒有及時渡江挺進,吳賊的救兵戰船就已經趕到了。
文帝大駕巡幸宛城時,征南大將軍夏侯尚等人率軍攻取江陵,未能攻下。當時江水淺狹,夏侯尚就要乘船帶領步騎眾軍進入江中沙州上安營屯駐,造座浮橋,連接南北往來。許多人議論時都認為假如這樣做江陵城必能攻克。董昭上疏說:“太祖武皇帝智慧和勇氣過人,但用兵的時候常畏懼敵方,不敢像這樣對敵人輕忽大意。用兵喜好前進而厭惡后退,這自然在常情之中。平地上沒有險阻,用兵進退中還仍有不少艱難。即使應當深入,撤回的道路也應當比較便利。兵家有進有退,這不可能因人的意愿而轉移。如今若屯兵小洲之中,四周環以江水,這是最深的; 通過浮橋濟渡,這是最危險的; 進出就是浮橋一條路,這是最狹窄的。以上這三條,都是兵家的大忌,然而今天卻都施行了。如若吳軍頻繁地攻擊浮橋,萬一作戰有誤出現漏洞,浮橋有失,江中小洲上的精銳士卒,就不再歸我大魏所有,而將要轉化為吳軍了。臣私下很為這事憂愁,睡覺和吃飯都忘了,而議論這件事的人們卻怡然自得,絲毫不以為憂,這怎么不讓人疑惑呢?加上江水一向在增長,如若一旦暴增,用什么來防御呢! 即使破不了賊寇,也應當先保全自己呀! 為什么冒著危險,卻不覺得畏懼呢?事情將要出危險了,只要靠陛下盡快察覺它了。”
魏文帝領悟了董昭的話,當即詔令夏侯尚等人趕緊從江渚中退出來。恰好吳軍正從兩邊齊頭并進,官軍們就像湖水一樣從一條道退出。可這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泄盡退完的。將軍石健、高遷所部士卒未能退出,僅僅他們兩人自身得到了逃脫。大軍剛從江中小洲上撤出十來天,江水就暴長了。魏文帝說:“董君議論此事,說得極對。就是讓張良、陳平遇上這事,也不會比您說得好到哪兒。”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董昭徙封為成都鄉侯,拜為太常。那年,又徙任光祿大夫、給事中,隨從文帝大駕東征。黃初七年(公元228年)師還,董昭又被拜為太仆。魏明帝即位后,進封董昭爵位為樂平侯,食邑千戶,轉任為衛尉。朝廷又從董昭食邑中分出百戶,賜封董昭的一個兒子,爵號為關內侯。
上一篇:《明察秋毫,高瞻遠矚》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明察秋毫,高瞻遠矚》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