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漢津生平簡介,貝漢津歷史評價,貝漢津怎么死的?
貝漢津(Behanzin,1844—1906),達荷美(現貝寧人民共和國)阿扎胡托王朝第十代國王。他一生致力于維護祖國獨立和自由的事業,在執政期間(1889—1894年)曾領導達荷美人民進行了抗擊法國殖民入侵的斗爭,是達荷美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貝漢津是芳族的后代,生于達荷美阿波美王室,繼位前稱孔多太子。他的祖父蓋佐(1818—1858年在位)是達荷美歷史上最有威望的統治者;父親格萊萊繼承王位后,把達荷美治理成一個以阿波美為中心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在蓋佐王統治后期和格萊萊王統治前期,貝漢津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從小受到宮廷禮儀和治理國家等方面知識的熏陶和教育,成年后即參與處理國務要事。
貝漢津繼位前,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角逐愈益激烈。1884—1885年召開的“柏林會議”,公開承認了帝國主義侵略和瓜分非洲的“合法性”。隨后,帝國主義列強開始劃分各自在非洲的勢力范圍。當時,法國在西非已經控制了塞內加爾河流域和尼日爾河上游的廣大地區。為了實現其從塞內加爾經乍得湖到紅海沿岸吉布提,建立一個聯成一片的第三共和國領地的計劃,必須首先把西非的領地連成一片。然而,在幾內亞灣沿岸,法國當時只占有幾個貿易據點,無法與英國相抗爭。為此,法國決定先下手為強,以這幾個貿易據點為基地,向西非內陸推進。在法國大規模的殖民擴張中,達荷美首當其沖。
1888年,法國提出要在達荷美的科托努設立關卡并派兵駐守??锥嗵訌闹趁裾咴诜侵薜乃烈廑`踏和掠奪中,逐漸看出了法國入侵的意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不能容忍這種屈辱和欺凌。1889年底,當法國代表巴約爾前來阿波美商談此事時,老國王格萊萊正重病纏身,按照慣例,孔多太子代替父王接見了這位代表。在會見中,他嚴正聲明:達荷美的傳統不允許一個國王把自己統治的哪怕是一寸土地讓給別人。在致法國政府的信中,他強調廢除達法兩國在1878年簽訂的、允許法國商人在科托努居住的條約;今后禁止法國炮艦在達荷美水域內航行??锥嗵雍桶图s爾的談話,第一次明確地表述了他反對法國殖民入侵的政治立場和態度,這種思想正是他繼位后制定各項政策的基礎。
巴約爾碰了一鼻子灰,于是敦促法國政府對達荷美宣戰。他甚至揚言,只要給他兩連塞內加爾的雇傭兵、四門炮、幾只艦艇,就可以把貝漢津的首級送到巴黎。
1889年12月29日,格萊萊去世,孔多太子隨即以“格貝漢津·阿伊·基萊”的稱號(意為人民擁戴國王去完成偉大的事業)繼承了王位,稱“貝漢津”王。在登基典禮上,貝漢津選擇了鯊魚——海洋之王,作為他的標志,寓意著他擁有達荷美王國及其海域的一切權力,任何人也休想侵入他的王國。
貝漢津繼位后第52天,法國軍隊進攻科托努,首先燃起了戰火。1890年2月22日,法國以在商行洽談商務為名,將13名科托努的達荷美部族首領騙到一起,告知他們法國要占領達荷美沿海地區。首領們堅決反對法國的占領,拒不離開沿海地區。殖民者立即將他們全部逮捕,并從海上炮擊科托努城。城內的居民遭到了殘殺,奮起抵抗的人都被投進了瀉湖,就連孕婦和小孩也沒能逃脫這場浩劫。
目睹殖民者的暴行,貝漢津下定決心要打退敵人的入侵,收復科托努。他對自己的人民宣誓說,他將同他們一起“抗戰到底”,把外國侵略者趕出國土去。當時,達荷美擁有一支15,000人的作戰部隊,還有一支由4,000名“體格同黑人男戰士一樣健壯”的婦女組成的“娘子軍”騎兵隊。達軍的武器裝備很簡陋,雖有一些步槍和彎刀,但主要是弓箭、斧頭、木棒等,然而,他們都是一些“身強力壯的好戰士”,平日訓練有素,戰斗力很強。加之這支軍隊主要是由自由村民自愿組成,組織嚴密、紀律性強,勇敢頑強不怕犧牲。
在貝漢津的指揮下,達軍向科托努發起了強攻。敵人的囂張氣焰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不得不承認達軍“是個誰也不容懷疑的、抗戰能力高強的死硬對手”。達軍在戈多美海濱成功地伏擊了敵人前來增援的狙擊隊;在波多諾伏和阿加拉河附近,又出奇制勝,使法軍損兵折將150人。達軍損失也十分慘重。侵略軍在一份戰斗記錄中寫道:“血流成河,尸橫遍野,(達荷美)女兵們不顧死活地撲向我們的刺刀,以致刺刀穿過了自己的身軀。”敵人在武器裝備上占有優勢,并且將軍艦駛到達荷美的維達城下,以炮轟維達城進行威脅。
為了贏得時間,做好下一次戰爭的準備,貝漢津命令停止進攻,并決定與法國和談。1890年10月3日,雙方代表在維達簽訂了條約。貝漢津以法國承認達荷美對整個沿海地區擁有主權為條件,承認法國對波多諾伏擁有保護權,并且占領科托努;但是法國每年要繳納兩萬法郎作為占領的補償。這樣,達、法間的第一次戰爭就以“維達條約”的簽訂而告結束。
此后,貝漢津著手進行戰爭的物質準備。他總結了第一次戰爭的經驗教訓,認為達軍的失利在于武器裝備太差,因此把進口新式武器作為戰備的首要任務。貝漢津利用英國、法國、德國在西非的矛盾,從英國、德國的商行里購置新式軍火來加強自己的實力。據統計,僅從德國商行購買的武器,就有2,480支各種型號的步槍、6門炮、4挺重機槍和大批彈藥。此外,達荷美國家還辦了一些小型兵工廠,模仿歐洲的兵器,自己制造。
在備戰期間,貝漢津還不時地向波多諾伏和受法國保護的一些地區進行襲擊。1892年3月,法國總督維克托·巴洛乘坐的艦只在韋梅河上進行偵察活動時遭到了達軍的伏擊。法國當局向貝漢津提出“強烈抗議”。貝漢津在復信里對此表示“十分驚訝”。他表示,這是達荷美王國的土地,如果誰來“找我麻煩”的話,“我當然有權給以懲罰”。他警告法國總督,“如果您對我說的這些話感到不滿意,那就只好隨您的便了。至于我,我是早有準備的。您可以帶兵前來,也可以派軍隊登陸同我決一死戰”。
“維達條約”簽訂后,法國政府并未就此甘休。法國議會以該約比1878年的法、達兩國條約“倒退”為由拒不批準,它認為占領科托努是法國的權利,無需支付補償費。法國當局還為新的入侵進行謀劃。1891年2月,法國派出一個使團以向達荷美國王“贈送”禮品為名來到阿波美。這個使團由各兵種的軍官們組成,實際上是一個軍事調查團。這些軍官們利用各種機會了解達荷美的地形特點、政治體制,刺探達軍的實力和戰備情況。回國后他們參與了制定入侵達荷美的計劃。
1892年4月初,法國議會通過對達荷美宣戰的決議。4月10日,貝漢津在致維克托·巴洛的信中說:“我可以告訴您,您不妨在任何一處開戰,而我也是如此”。他表示,“第一次我還不懂得如何作戰,但現在我懂得了。我的人多如出穴之蟻。我是黑人的國王,白人別管我做什么事情”。“如果你們要發動戰爭,我是有準備的。即使戰爭延續100年,殺死我兩萬人,我也決不罷休”。這封復信氣貫長虹,明確地表達了貝漢津維護國家尊嚴與民族獨立、誓與法國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堅強決心。
達、法間的第二次戰爭,歷時6個多月。其中有3個多月的時間,雙方幾乎天天處在激戰中。僅從9月21日到11月4日就發生了19次較大的戰斗。戰爭達到最高潮時,貝漢津集結了全體達荷美戰士,就連專門獵象的獵人也前來參戰。這一次,法國不但出動了10艘軍艦、一個半炮連、3,500名作戰人員,雇用了5,000名搬運夫;甚至不顧當時歐洲輿論界的譴責,把尚在試驗中的、殺傷力極大的爆破彈拿來對付達荷美人。達軍屢次進攻受挫,只得邊打邊退。戰爭不斷向北推進,到11月初,法國已逼近了阿波美。11月4日,經過一場白刃戰后,達軍幾乎全軍覆沒。貝漢津在燒毀了阿波美王宮后,率領余部向北方撤退。11月18日,法軍攻占了阿波美,宣布廢黜貝漢津。
貝漢津撤退到阿波美北部祖河上游的阿切里貝一帶后,在當地人民的支持下,重新組織隊伍,堅持抗法斗爭。他們以游擊戰的方式到處襲擊敵人的小分隊和巡邏隊。他們白天隱藏在森林中,夜間或凌晨出擊敵人;破壞沿途的交通線,襲擊法軍的崗哨,使侵略者終日不得安寧。
法國為了抓捕貝漢津,徹底征服達荷美,在1893—1894年間又發動了第三次戰爭。在這次交鋒中,由于軍事上的幾次失利和天花病的流行,達軍的戰斗力日趨下降。加上一些王公貴族和重要酋長又投降了敵人,貝漢津周圍只剩下不多的戰士。在此期間,貝漢津為了取得國際輿論的支持,曾派遣一位使節到巴黎與法國政府交涉,但遭到了拒絕。只得利用英國的報紙發表了一項聲明,呼吁世界輿論來制止法國的入侵。在法軍的進攻面前,貝漢津被迫從阿切里貝轉移到阿波美和溫貝加梅之間活動。
1893年12月底,法國選中了貝漢津的弟弟古奇里作為他們的傀儡,以阿戈利—阿格博的稱號繼任達荷美國王。貝漢津感到大勢已去,于是把始終忠誠于他的官兵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發表了告別演說,感謝他們的忠誠,并希望他們永遠懷念在戰場上英勇捐軀的戰友;之后,他命令他們迅速離開這里。由于貴族的出賣,貝漢津在1894年1月25日夜間被俘。
2月初,貝漢津在法軍的押送下,由他的親屬陪伴,在科托努乘船離開達荷美,開始了被流放的生活。他首先來到法國的馬賽,以后又到了馬提尼克島,最后來到阿爾及利亞。1906年12月10日,因患支氣管肺炎,貝漢津病逝在阿爾及利亞的卜利達。
貝漢津領導的抗法戰爭,是達荷美歷史上光輝的一頁。雖然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斗爭沒有能夠取得勝利,但是貝漢津的英雄事跡,一直激勵著達荷美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而斗爭。1928年4月,當貝漢津的遺體運回達荷美安葬時,人們在科托努和阿波美等地,向他的遺體致以軍禮。達荷美獨立后,達政府和人民為了表達對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和懷念,在阿波美市中心廣場建造了貝漢津的塑像,基座上鐫刻著他的一句名言:“我決不讓外國人蹂躪祖先遺留給我的土地”。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62.html
上一篇:貝拉生平簡介,貝拉歷史評價,貝拉怎么死的?
下一篇:貝略生平簡介,貝略歷史評價,貝略怎么死的?